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尖子必殺技】跨單元分析 持份者矛盾是關鍵

2017-11-09

近年,醫學美容事故頻生,嚴重者甚至死亡。筆者將剖析其漏洞和解決方法。

目前,香港法律上就「醫療美容」未有定義。根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表的報告《醫療美容服務的消費保障》,「醫療美容服務」被視為透過醫療的方法、知識或技術達到改善外貌的效果。雖然醫學美容不同於整容,但其風險亦相當高。

港立法進度待改善

議題重點在於「今日香港」及「公共衛生」單元。政府可如何解決這社會問題?

立法監管醫學美容行業。食物及衛生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規管醫療儀器的立法建議》,計劃立法規管15種美容用途的醫療儀器,例如激光等須由醫護專業人員操作,或在其監督下操作。有人亦建議就醫療美容作出明確定義,以便規管。

香港的立法進度落後於多個國家及地區。在新加坡,美容療程按入侵性分3級監管;在內地,採光和高特頻儀器須由醫生操作;在台灣,欠缺科學論證的美容療程如美白針就分別受到藥品審核和條例規管。

除立法以外,同學也可以思考其他方法,例如引導青少年建立對外表正面せ健康價值觀。同學由「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的理論出發,了解年輕人進行醫學美容的成因,以及教育市民醫學美容的潛在危險。

業界歡迎發牌 拒設冷靜期

政府和美容業界存在意見矛盾。美容業界指在市場上佔八成是涉及受規管(需要醫護人員監管)的療程,憂慮最少三成美容院消失,但歡迎發牌制度,指其有助肯定業界專業地位。

另一方面,有立法會議員指政策有漏洞,立法後即使有美容院違反規管要求,只要換公司名稱,美容院仍可營業。有議員提出為預繳式消費合約強制設立冷靜期,惟部分業界人士反對,指如不符合合約要求的話,消費者可循商品說明條例申訴。

同學可以運用上述概念,試做2015年通識教育科卷一第二題,有關立法禁止青少年進行整形手術的題目。同時,可留意相關概念,例如自尊、生活素質せ立法せ 公共衛生和健康等,以及醫學美容事故案例:2012年,4名女子在DR醫學美容集團接受療程後,1死3病重;2014年,1名女子在抽脂程序後死亡;2016年有10宗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後疑似中毒個案。 ■任朗騫 通識科5*尖子 香港大學法律系一年級生

【延伸閱讀】

1.《尖沙咀美容事故55歲女事主脫危》,文匯網,http://news.wenweipo.com/2017/09/12/IN1709120046.htm

2.《港擬規管15款「醫美」儀器》,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2/08/HK1702080020.htm

3.《規管醫療儀器 風險擬分四級》,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1/06/YO1701060012.ht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