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被譽為「互聯網之父」的羅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昨來港就「互聯網+」的未來及前景與香港科技業界人士交流。他表示,資訊安全性是當代互聯網發展的重大挑戰,未來需要從基礎設施層面下工夫,加強資訊安全的保障。出席交流會的香港科技專家則提到,本地創科發展的基礎因素如數據開放、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比率、學生科研氛圍等均未完全成熟,認為年輕人的創科前景,仍有相當大進步空間。
美國電腦科學家卡恩與拍檔合作提出了傳輸控制協定(TCP)和互聯網協定(IP)協議,該協議為現代互聯網的通訊基礎,因而被譽為「互聯網之父」。TCP和IP在功能上互補,只有兩者結合,才能保證互聯網在複雜的環境下運作。其後他創辦了非牟利機構CNRI,對網路信息技術的戰略發展進行研究。
卡恩昨日應邀與數十名香港業界人士進行專業交流,探討互聯網今後的發展與各行業面對「互聯網+」 時代的挑戰。會上他分享了互聯網的演化過程,及解釋數字對象體系架構(Digital Object Architecture)的重要性,如提供網絡底層基礎設施及資訊安全。
他表示,隨着新時代的變化,互聯網發展正面臨資訊安全性與資訊之間未有直接關聯的問題,針對這些新問題,他提出下一代互聯網要補上基礎設施,在資訊源頭加上識別技術,資訊在流通時可被追蹤、被識別及不可偽造,從而保障資訊的安全性。
港青看短線不利科研
在交流會上,多名本地講者亦分享香港創科現況,並提到未來發展前景的挑戰。互聯網專業協會副會長馮德聰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提及,香港年輕人較着重於短期回報及利益,不利本地科研的長遠發展。
他認為,香港創科發展較歐美以及亞洲的先進國家及地區落後,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的比率亦較低,需要加強有關創科的基礎技術建設,強調比起投放資源,政府應加強重視創科發展,例如創科局政策上亦應有更多業界人士參與。
香港區塊鏈學會副會長陳家豪則指,香港科研條件不錯,建議年輕人應放眼世界,努力把香港獨特的中西文化融入創新研發中,本地創科前景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不過,本地創科技術基礎較薄弱,下一步首要打通移動支付、大數據及開放數據等基礎建設,為年輕人發展創科上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