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港睇流星雨 下周四最正

2017-12-05
■蘇柱榮(左)、潘振聲建議觀星人士以紅光電筒取代普通電筒。香港文匯報記者岑志剛  攝■蘇柱榮(左)、潘振聲建議觀星人士以紅光電筒取代普通電筒。香港文匯報記者岑志剛 攝

西貢天文公園大嶼山南位置佳 料每小時近30粒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雙子座流星雨由昨日起至本月17日出現。香港大學物理學系指出,本港在14日午夜至凌晨是最佳觀賞時間,視野廣闊及較黑暗的郊區如西貢天文公園或大嶼山南部是最佳觀賞地點,估計每小時的可見流星數目可達20顆至30顆。

香港大學物理學系首席講師、「香港夜空光度監測網絡」項目研究主任潘振聲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今次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雙子座,大約在香港東面。

他提到,有預測指流星雨的「每小時天頂流星數」為120顆,只屬理想化的最高值,假設了觀測者的眼睛完全適應黑暗環境、流星雨的輻射點在天頂、沒有月光影響、觀測地點的天空毫無遮擋及沒有光污染,但是次流星雨的預測高峰期是在香港的日間,加上輻射點並不位於天頂,即使香港完全沒有光污染,每小時可見流星數目最多只有約70顆。

港大天文學家、「香港夜空光度監測網絡」項目經理蘇柱榮利用美國太空總署流星專家Peter Jenniskens的模型,根據本港光污染情況,計算出如本港天氣許可,本月14日午夜至凌晨5時為香港最佳的觀賞時間,在本港視野廣闊和較黑暗的郊區如西貢天文公園、大嶼山南部,每小時的可見流星數目才可達到約20顆至30顆。

他補充,人為因素對觀測流星雨有相當影響,由於本港光污染嚴重,港九市區的光污染數字較高,而且光污染可以透過大氣散播,令本港普遍地區可見流星的數目大幅減少逾半,市區更減少達九成,可見光污染嚴重破壞流星雨的觀賞度。他指出,人眼對紅光較不敏感,建議觀星人士以紅光電筒取代普通電筒,或以紅色膠袋及玻璃紙濾光,拍照時亦要避免使用閃光燈。

港大鼓勵拍照舉報光污染

港大物理系並發起「保育星空.流星共享」行動,鼓勵市民由即日至明年1月31日期間,拍照舉報引起光污染或有助減少光污染的照明裝置及提供拍攝位置等,上傳到facebook並加上「#保育星空 #流星共享」主題標籤,港大物理系會挑選當中最有意思的貼文,在2018年3月舉行由香港科學館主辦的「香港科學節」中展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