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博客 > 正文

收緊富戶政策 減少上樓輪候

2017-12-18
■不少人認為公屋富戶應該交還單位。圖為公屋華富h。 資料圖片■不少人認為公屋富戶應該交還單位。圖為公屋華富h。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

香港居民對公營房屋的需求殷切,根據房屋委員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9月,公屋輪候申請接近30萬宗,其中約有15.3萬宗為一般公屋申請,12.7萬宗為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遠遠超過房委會承諾的「三年上樓」時間。

然而,本港公營房屋的供應非常緊絀。根據房委會及房屋協會的建屋數字,由2015/16年至2019/20年,本港每年平均只有約1.5萬個公屋單位供應,遠遠未能滿足上述公屋需求。

有見及此,房委會於今年10月1日起收緊公屋富戶政策,以釋放更多公屋單位,幫助更有需要的人士盡快「上樓」。公屋的主要對象是誰?為何公屋設有「富戶政策」?收緊「富戶政策」對市民有何影響?下文將一一探討。 ■文嘉俊 中學通識科教師、中大社會科學學士及通識科學位教師教育文憑

【新聞背景】寮屋聖誕火 促成公屋誕生

香港的公共房屋計劃始自上世紀50年代。上世紀50年代初,內地政局變動,很多內地人湧入香港,使寮屋數量大增,寮屋密度高但設備簡陋,火警風險極高。1953年的聖誕夜,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大火,5萬多名災民頓時無家可歸。當時政府為了安置災民,便於附近興建7層高的徙置大廈。其後,政府決定展開一個有系統的徙置計劃,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於是成立,專責興建廉租屋。

1971年,華富h落成,是本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h,設有商場、學校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1972年,政府宣佈「十年建屋計劃」,並於1973年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今天的香港房屋委員會(簡稱房委會)。在1973年至1982年間,政府共為180萬香港市民提供舒適而廉價的居所。

至今,全港約三成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

【概念鏈接】「綠表」與「白表」

提起居屋申請,一般有「綠表」和「白表」之分。「綠表申請人」一般是指現時公屋租戶或經核實符合資格獲編配單位的公屋申請者。「白表申請人」一般是指非公屋住戶的市場人士。

居屋由房委會興建,並以低於市值的價格(一般維持在市值的七成)售予未必能夠負擔私人房屋的中收入人士,屬於較廉宜的置業選擇。近年私人市場樓價高企,因此居屋相當受市民歡迎。每當出售居屋時,房委會會以特定比例分配給綠表及白表申請人,如6:4或5:5。但由於白表申請人的數目遠高於綠表申請人,所以白表競爭更見激烈。以今年的居屋計劃為例,房委會共收到10.4萬份申請表,但單位只有2,108個,超額認購約50倍。當中,12,528份為綠表申請,92,126份為白表申請,按照5:5的比例分配下,出現87個白表申請人爭1個居屋單位的激烈情況。此外,綠表申請人無論購買一手或二手居屋,都無需補地價。不過,白表申請人購買二手居屋時,則需要補地價,金額動輒可高達一百萬元。

【概念鏈接】「綠置居」

綠表置居計劃(簡稱「綠置居」)是由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於2015年《施政報告》提出,以先導計劃形式出售給現有公屋租戶及符合資格的「綠表」人士,單位定價較傳統居屋更為低廉。2017年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決定將此計劃痡`化。

減公屋人龍 VS 憂富戶難置業

所謂「富戶政策」,是指房委會推出的「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和「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在公屋居住滿10年的住戶,須每兩年進行一次申報。如公屋住戶的家庭入息超出有關限額,便要繳交加倍租金或遷出單位。

有鑒於公屋供不應求,房委會表示在增加公屋供應的同時,有必要同步檢視如何更好地運用公屋資源,以確保公屋資源更聚焦地分配給較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因此,房委會於2016年12月及2017年2月分別通過修訂「富戶政策」的基本原則和執行細節,經修訂的「新富戶政策」已於2017年10月的申報周期開始實施。

雙軌制變單軌制

原先的「富戶政策」規定,住戶每月入息超逾入息限額3倍,及資產淨值超逾入息限額84倍才需遷離單位。但「新富戶政策」由「雙軌制」變成「單軌制」,住戶只要達到其中一項:每月入息超逾入息限額5倍或資產淨值超逾入息限額100倍,又或在香港擁有物業,便要遷離單位。以一般家庭3名住戶為例,只要入息限額超出$111,950或資產淨值超出$2,240,000,房委會便會發出遷出通知書。

根據房委會2016年的數字,目前本港約有2.6萬名富戶,佔公屋住戶總數約4%,其中2.28萬戶需繳交一倍半淨租金,3,100戶需繳交雙倍淨租金,約60戶需繳交市值租金。但在原先的「富戶政策」下,按過去5個年度計算,房委會平均每年只收回約210個富戶單位。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數年前審計署曾指出「雙軌制」下對公屋住戶的資產審查過於寬鬆,因此有必要採取更主動積極的方式,向「富戶」收回公屋單位,從而騰出更多單位給有需要的家庭,以及確保公屋資源得到公平分配。

他預料會有數百個公屋富戶受到「新富戶政策」影響,但他補充,富戶現時可透過綠表申請居屋或綠置居,因此目前是收緊富戶政策的成熟時機,冀市民理解和予以支持。

無疑,收緊「富戶政策」能夠加快公屋的流轉速度,幫助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盡快「上樓」。公屋是公共資源,旨在保障低收入人士有安居之所,但目前一些具有置業能力的「富戶」長期霸佔公屋,可謂是濫用公共資源。目前社會上有不少低收入家庭仍居住在茤苤B籠屋等環境惡劣的居所。收緊「富戶政策」有助騰空更多公屋單位,幫助這些低收入家庭安居樂業,使公共資源用得其所,也有助政府邁向「三年上樓」承諾。

然而,有人擔心這些「富戶」是否真正能夠投入私人房屋市場。「新富戶政策」底下資產限額要求頗高,以3人及4人家庭為例,只要資產淨值限額分別超過$2,240,000及$2,710,000便要被迫遷出。

不過,目前香港樓價極為高昂,一些「蚊型單位」的市價動輒也要三四百萬。一些所謂「富戶」根本無法於私人市場置業,被迫遷離公屋後,只可以多花四倍至五倍的租金於市場租置居所,住屋開支增加,大幅減少其可支配收入,生活質素倒退。

刪除戶籍存漏洞

此外,亦有評論指出「新富戶政策」不但未見成效,而且造成拆散家庭的情況,帶來反效果。部分公屋戶主為免家庭入息超出限額,紛紛申請刪除已就業年輕家庭成員的公屋戶籍。2017年上半年申請刪除家庭成員公屋戶籍獲批個案有21,800宗,已相當於去年全年33,800宗的六成。刪除年輕家庭成員戶籍的舉措,反映新政策可能存在漏洞。

年輕人本與長輩同居,擔心入息超額連累全家人失去廉價的居所,在無計可施之下,只好出此下策。有人認為,年輕人不能與長輩同住並照顧長輩,與中國傳統的孝道相違背。政府要真正解決低收入人士的住屋問題,仍應以增建公屋為大方向,收緊「富戶政策」的成效值得商榷。

樓價影響利益 政府審慎調整

香港奉行「市場經濟」的理念,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較少,資源和物品主要由私人擁有,他們可根據市場價格來分配資源,即「價高者得」的機制。不過,對低下階層來說,可能會因為缺乏財政能力而無法獲得一些生活必需品。為了加強對他們的基本保障,奉行「市場經濟」的地區一般都會提供一些公共物品和服務。以香港為例,政府會提供公共房屋、公立醫院服務和免費教育等,確保低下階層都能獲得一些基本生活保障。

但另一邊廂,香港房地產市場熾熱,樓價的升跌動輒影響不少持份者的利益,包括政府、地產商和小業主等。如果公共房屋無限量供應,會嚴重打擊私人房屋市場。早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把公屋數目由現時76萬增至80萬,並表示此數目已足夠應付基層家庭的需要。縱然她強調此數目絕非「封頂」,但亦反映了公屋不會大量供應,政府須審慎計算有關數字,避免對私人房屋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追本溯源,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於1997年提出「八萬五建屋計劃」,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希望10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原意雖好,但時值亞洲金融風暴,香港樓價一落千丈,不少私人物業貶值近70%,使很多中產階級成為「負資產」。因此後來政府在計算建屋數字時亦分外小心。

免影響私樓市場

根據房屋署的數據,過去幾年本港公屋單位的落成量維持在9,938至14,264個之間, 以2014年的落成量最少。預期今年及明年分別有18,800和15,100個單位落成,數字上就近年來說算是較多。

但同時間,公屋輪候冊上的輪候總數不斷增加,由2013年24.3萬,持續上升至2016年的28.6萬,四年間增幅近18%。一般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由2013年的2.9年大幅上升至2016年的4.7年。

截至2017年9月底,輪候總數稍稍回落至28萬,一般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稍減至4.6年,但仍然遠遠超出房委會的「三年上樓」承諾。

新建公屋的數目有限,但市民對公屋的需求持續殷切,造成「供不應求」的情況,亦不斷延長公屋輪候時間,使輪候者久久未能解決安居問題,當中不少更是有迫切住屋需要。

公屋落成量及輪候情況

年份 公屋單位落成量 輪候總數 一般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

2013  14,057     24.3萬      2.9年

2014  9,938     27.1萬      3.2年

2015  14,264     28.4萬      3.7年

2016  11,276     28.6萬      4.7年

2017  18,800(預期) 28.0萬(截至9月底) 4.6年(截至9月底)

2018  15,100(預期)   /        /

2019  13,700(預期)   /        /

資料來源:房屋署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為何公屋要設立「富戶政策」?

2. 「房委會收緊『富戶政策』是合理的。」參考資料,提出一個支持和一個反對的理據。

【答題指引】

1. 公屋是政府提供的公共資源,旨在幫助低收入人士以廉宜的價格租置居所,獲得住屋保障。它不能夠無限量供應,因為會動搖私人房屋市場的價格。

為確保公屋資源能真正聚焦地分配給有住屋需要的人士,房委會設立了「富戶政策」,亦即「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和「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在公屋居住滿10年的住戶,須每兩年進行一次申報。如公屋住戶的家庭入息超出有關限額,便要繳交加倍租金或遷出單位。

2. 支持的理據:目前本港有不少低收入家庭仍居住在茤苤B籠屋等環境惡劣的居所,收緊「富戶政策」能夠加快公屋的流轉速度,騰空更多公屋單位,加快這些低收入家庭安居。而且現時富戶可透過綠表申請居屋或綠置居,是成熟的時機收緊「富戶政策」。

反對的理據:部分公屋住戶因未能通過資產審查而被迫遷出,但他們未必真正有財政能力於私人房屋市場購置居所。租賃的話,其住屋開支大大增加,生活會大受影響。

因此,部分住戶只好出此下策,刪除已就業年輕家庭成員的公屋戶籍。但此舉使年輕人不能與長輩同住並照顧長輩,與中國傳統的孝道相悖,可見政策有反效果。

【延伸閱讀】

1. 《公屋發展歷程》,香港房屋委員會,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about-us/public-housing-heritage/public-housing-development/index.html

2. 《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及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香港房屋委員會,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common/pdf/public-housing/tenancy-matters/income-and-asset-declaration/HD1120C.pdf

3. 《立法會四題:經修訂的「富戶政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710/25/P2017102500610.ht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