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解酒藥成效存疑 藥劑師籲勿輕信

2017-12-24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明日為一年一度的聖誕節,不少人都會飲酒歡度佳節。有團體巡視市面的解酒藥。結果發現,大部分聲稱具有解酒功效的解酒藥,均未有臨床實驗證明有此功效,呼籲市民切勿盡信,並且不應依賴有關藥物而過度飲酒。

未經臨床實驗驗證

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表示,市面上宣稱能解酒的藥物,不少含有成分包括葡甘露聚糖及半胱氨酸,而中藥成分則包括人參及薑黃,均未經大型臨床實驗證實具有解酒功效。

協會又指,市面出售的解酒藥成分,部分能令腸胃減少吸收酒精,惟仍達不到解酒功效,呼籲市民服用後不要駕駛。

協會又指,部分聲稱無睡意的收鼻水藥物,其成分亦可能令人昏睡。協會解釋,服用藥物前不應只看大型標籤,應詳細審視其成分,包括:撲爾敏會使人昏昏欲睡,鹽酸苯褔林則無睡意及能緩解鼻塞,惟不能達至收鼻水以及可引致血壓升高。

籲審視成分慎用藥

協會並指出,有部分較新推出的藥物含有氯雷他定以及西替利憿A能抗敏之餘亦不會使人感疲倦,且有收鼻水功效。

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長鄭綺雯提醒,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而對藥物的反應亦有差異,服用聲稱無睡意藥物亦可能出現昏昏欲睡的感覺。

協會又指,市面上大部分治療傷風感冒、發燒及止痛的藥丸及沖劑,均含有「撲熱息痛」成分,提醒24小時內絕不能攝取逾4克的分量,即約6粒至8粒,否則或會引致肝中毒。

而阿司匹林因有雷氏綜合症的風險,不適用於兒童,建議市民選購藥物前需看清楚其成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