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銀行投資顧問服務主管 梁君馡
港股一月上旬表現亮麗,落後多時的國指更跑贏恒指。展望2018年,市場焦點均落在國企股(H股)。比如最近中證監宣佈將展開H股全流通的工作,試點企業不多於三間。現時港股市場有約251間H股公司,有99間已經於A股市場完全流通,但餘下有152間尚未流通的內資股。這些內資股具相當規模,總市值為2.6萬億港元。假如完全流通,現時H股市值將增37%,佔港股所有股份市值約7%至8%。
過去持有這些未流通內資股的大股東,一般都未能在公開市場買賣股份。全流通之後,由於流動性提高,大股東可以更積極在股票市場集資,甚至引入策略性投資者,令公司管理更市場化,企業管治更完善,因此全流通是國企改革的重要一環。
將吸引更多H股上市
從估值角度看,這些有未流通股份的H股公司,在恒生及MSCI等大型指數的權重普遍偏低,令其估值出現一定折讓。市場憧憬全流通之後,這些股份在主要指數的權重有望提升,並吸引主動和被動基金增持。長遠來說,全流通將有助提高H股成交量,吸引企業以H股形式來港上市,並刺激港股交投。
H指研降金融股比重
今年H股的另一大變革是國指優化方案。過去國企指數權重傾向金融股,其中內銀佔約40%,連同內險和券商佔超過70%,因此對中國企業代表並不全面。去年恒生指數公司公佈國指優化方案,未來將納入10間大型紅籌及民企股。預計今年2月份公佈具體名單,並於3月起正式啟動納入,整個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假如完全納入 ,這些紅籌及民企將佔國指比重約30%,金融類權重會由70%下跌至50%,工商業類則由20%上升至40%,令國指更具代表性。由於部分納入紅籌和民企盈利增速較高,預計將有更多資金流入國企指數相關的產品。(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