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強調不針對任何國家 專家稱顯示技術漸成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在周邊及全球軍事強國反導建設不斷加碼之際,中國昨日再次宣佈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中國國防部昨日發佈消息稱,2018年2月5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這是中國第三次公開證實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專家指出,這說明中國相關戰略技術已越來越成熟,整體戰略反導能力與過去相比已有質的提升。
這是中國官方第三次披露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據澎湃新聞網報道,中國官方曾披露了四次成功進行的反導試驗(詳見表)。
「反導被譽為世界上最尖端的技術對抗。這是在不少大國積極發展戰略反導技術的國際背景下,取得新戰略平衡的重要舉措。」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姜春良少將告訴澎湃新聞網,「中國已經成功進行了多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說明中國這一戰略技術越來越成熟。」
需備早期預警雷達 僅中美俄擁有
知名軍事戰略專家洪源向香港文匯報指出,中國此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達到預期目的,表明中國戰略反導能力在進一步提升當中,無論是遠程預警雷達探測、搜索與引導雷達,還是數據傳輸、指揮控制系統到反導導彈,都與過去有了質的提高。
反導彈攔截技術按照攔截時機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助推段反導,指在來襲導彈的助推階段進行攔截,一般是導彈起飛後的數分鐘內;二是末段反導,指在導彈彈道飛行最後階段,即來襲導彈重返大氣層後或進入俯衝階段時進行攔截;三是中段反導,即在上述兩者之間的廣大區域進行攔截--中國的陸基中段反導彈攔截技術即屬於此類。
「中段反導技術非常複雜,難度也非常高,需要遠程預警系統、攔截系統和指揮管理三個主要的分系統密切配合,」 姜春良表示,「這三個分系統也是大國才能玩轉的複雜技術。」
早期戰略預警雷達是遠程預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在幾千公里外發現來襲的導彈,為後續的預警、研判與攔截提供實時信息。目前,只有中國、美國和俄羅斯裝備了早期戰略預警雷達。
攔截秒速至少7公里 應對敵彈變軌
許多人將中段反導技術比喻為子彈打子彈 ,但姜春良強調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對方打過來的「子彈」有可能會改變飛行方向(變軌),可能還有「替身」(誘餌),並不是一顆老老實實直線飛過來的子彈。
對於中國此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所使用的具體武器,洪源推測,其攔截速度應在每秒7公里以上,攔截高度可超過數倍大氣層,中國這次試驗使用的應該是「紅旗」系列導彈的改進型。
中方強調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
2010年1月11日,中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圓滿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該項反導技術的國家。近一年時間來,世界及地區主要大國紛紛加快反導技術的開發與裝備部署,且多集中於中國周邊(見表)。
中國國防部發佈的消息指,中方此次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但在專家看來,中方此次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客觀上仍向外界釋放出了一些信號。洪源認為,美國近期重回冷戰思維甚至冷戰思維盛行,提出中俄為戰略對手,並與和平發展潮流相背,出現加強核武庫的動向,中國此次的行動亦應該是一次針對性極強的戰略宣示和有力回答。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沒有進一步補充消息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