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高教女性領袖系列:男女比例失衡 教師各自精彩

2018-03-09
■同事眼中的「工作狂」黃敏兒陪伴教大走過風風雨雨。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同事眼中的「工作狂」黃敏兒陪伴教大走過風風雨雨。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教大副校:有耐心喜執教鞭比性別重要 因應各人特質發揮所長

在本港眾多大專院校當中,教大似乎是性別比例最為「失衡」的院校,女生佔了近八成。在香港教育大學工作十餘年的副校長黃敏兒,雖主力處理行政,卻對教育有十足的熱誠和獨特的看法。她認為只要有耐心、真心喜歡當老師,性別並非關鍵,也不必用硬指標強求兩性事事達至平分秋色,而應因應各人特質各自發揮所長。 ■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

黃敏兒1988年從澳洲回港,於2004年至2012年擔任教院(教大前身)財務處處長,之後在浸大出任財務長約兩年,於2014年7月又重回教大,並被任命為副校長(行政)。

同事眼中的「工作狂」黃敏兒陪伴教大走過風風雨雨,曾因為忙於處理當年教院面臨同時被削學額及創校津貼等相關問題,而錯失為小女兒爭取讀心儀名校的機會。她不埋怨丈夫沒有適時擔當相關責任,而是坦然接受「母性讓我比男性更願意照顧女兒」。她認為,或許母性、耐心、愛心恰是教育界有眾多女性投身的原因。

招聘最重對時找對人

教大女性教授佔比14%,女性副教授佔比36%,女性助理教授則佔52%,負責教學的講師則有61%為女性。女性高層和教授佔比不高,她認為是歷史原因:早年間女性受教育水平不高、機會較少,相信隨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相關問題正逐步得到改善。

教大為推動校園兩性平等發展,提供5天有薪侍產假、採用彈性上班時間、設立育嬰間等。在招聘方面,黃敏兒指出,「我們是平等機會主義,無論女士、男士、殘障人士都一樣對待,最重要是在對的時候找到具備合適能力的人。」

在學生層面,教大差不多八成學生是女生,黃敏兒認為,「應該和科目有關係。」

讓青年有同理心更重要

針對有聲音認為需要改變女性教師數目遠高於男性的情況,黃敏兒則指不覺得要有硬指標一刀切,要因人和工作性質而異,「耐心和喜歡做老師,重要過是什麼性別。」

她又分享自己曾分別與剛剛實習過的男生和女生交流,男生覺得低年級小朋友「很吵」,而女生卻覺得「很可愛」。

相較於推動男女平等發展機會,黃敏兒認為,更急切的應該是讓年輕一代擁有同理心、不要雙重標準、要「識得照鏡」、有「service reflection(服務反思)」。

她分享自己曾與數位高層管理者探討當下應徵管理培訓生的香港學生表現,「他們不約而同講很多年輕人見工會先要求Work & Life Balance。」

她認為,一些學生已經誤解了Work & Life Balance的原意,見工就「砌一面牆說要準時放工,給人感覺不太好」。

她指出,香港教育令學生從小思考模式「非黑即白」,「所有事情的解決辦法都要因應環境,沒有絕對的對錯,不是為了追求Work & Life Balance連工作deadline(截止日期)都不理。」

而她自己就對工作十分上心,幾乎一直是最後離開辦公室的員工,並會逐個核實經手的工作,「可能也是因為長期積累才對教大有透徹了解,我想這也是我被請回來做副校長的原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