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電腦編程(coding)對很多成年人而言,像是一種完全陌生的語言,深奧難懂,但隨着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日漸流行,現在連小學生都識編寫程式。其中培正小學早於2016年就推出「常識與資訊科技」課程,教初小生編寫程式,培養孩子創意思維及解難能力。該校小四生黃詠珈因此製作了地震模擬器,可測試樓宇在不同等級地震中的防震功能。
教育局去年發表「計算思維──編程教育」小學課程補充文件擬訂稿,建議學校於高小校本資訊科技課程加入編程教育。培正小學是行內的先行者,早於2016年已將常識與電腦編程結合,推出「常識與資訊科技」課程,對象是小二至小六學生。同學會透過編程,製作地震模擬器,測試樓宇在不同等級地震中的防震功能;製作飲酒警報器、水壩閘門模擬器;又或為機械人編寫舞蹈程式及令機械人寫「口」字。
明年投300萬元增儀器
校監陳之望指,校方投放了很多資源,讓小學生嘗試電腦編程,明年是培正小學建校130周年,校方將會在STEM教育投放300萬元,用於添置儀器及裝備。
該校常識及資訊科技科科主任李永威指,初小學生也可以通過學習簡易的程式編程,如序列等,逐步掌握程式編寫的基本指令。他表示,老師不需要具備專業的編程知識,在教學前校方會提供基礎的編程課前培訓,確保老師可以解答學生的問題。有關課程分3個程度,既有挑戰性,又要配合學生的能力,也方便老師因材施教。
該校小四生黃詠珈,自小二開始接觸電腦編程,她覺得編程很有趣,可以「自己做,自己試」,期望將來可以繼續學習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