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疑遭非法捕捉 黑臉琵鷺減25隻

2018-03-26
■在甩洲發現的受傷黑臉琵鷺。香港觀鳥會供圖Simon Chan攝■在甩洲發現的受傷黑臉琵鷺。香港觀鳥會供圖Simon Chan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黑臉琵鷺屬瀕危鳥類,香港觀鳥會統計今年全球黑臉琵鷺數目,結果錄得與去年相同的3,941隻。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指出,雖然整體數字未有顯示黑臉琵鷺受進一步威脅,惟按地區數字比較,在本港的黑臉琵鷺數目比去年減少25隻,估計與濕地質素下降、泥灘面積減少以及人為非法捕捉有關。

由香港觀鳥會統籌的「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2018」,已於今年1月完成,統計結果與去年一樣,錄得3,941隻。整體數字未有顯示黑臉琵鷺受進一步威脅。

后海灣濕地正萎縮

惟他指出,在香港與深圳之間的后海灣所錄得的黑臉琵鷺數字,卻反覆向下,今年只錄得350隻,比去年少25隻,反映在后海灣一帶適合黑臉琵鷺棲息及覓食的濕地正在萎縮。

余日東相信,這是由於后海灣的濕地質素下降,不能為經過長途飛行後的黑臉琵鷺提供補給,因而牠們放棄來港度冬。

他又指,黑臉琵鷺以魚為主食,牠們於冬季來到后海灣一帶泥灘及魚塘棲息和覓食,但隨着深圳后海灣及新界西北不斷發展,黑臉琵鷺在后海灣的棲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破壞,當中以填海造成的問題最為深遠。

后海灣處於河口下游出海口位置,有持續的堆積物供應,加上紅樹林生長迅速,皆使泥灘的面積萎縮,黑臉琵鷺的覓食地不斷縮減。

觀鳥會呼籲有關部門,應盡早研究如何保護如黑臉琵鷺這類瀕危鳥類的棲息地,並提出保護濕地和水鳥的措施,令生態平衡得以永續。

他又指,觀鳥會在過去兩年的冬季,共收到6宗於后海灣一帶魚塘發現捕獸器的報告,牽涉非法捕獸器15個,曾令黑臉琵鷺受傷或死亡。

他表示,理解水鳥覓食或會影響漁民生計,但非法使用捕獸器而危害動物生命絕不能容忍,建議漁民採用合法與顧及安全的方式驅趕雀鳥,以免傷及無辜生命。

他表示,觀鳥會已就非法捕獸器事件向漁農自然護理署舉報,惟因證據不足,該署未能採取進一步跟進行動。

他們建議漁護署增撥資源,加強巡邏,並進行公眾教育,加強宣傳保護鳥類訊息及推動動物友善政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