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終於找到了陳卓瑩先生編著的《粵曲寫唱研究》。這本書原名《粵曲寫唱常識》,首版在1952年面世,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百靈出版社把它重印,我在九十年代初曾獲朋友送贈這套書籍,後來因新工作崗位的辦公空間太小,家裡也沒地方擺放,只好把它連同其它藏書送去電台的圖書室。1979年,廣東省新華書店發行及花城出版社出版了由陳卓瑩親自動筆的修訂版。2004年,陳卓瑩的兒女為紀念陳卓瑩誕辰一百周年,開始將1952年首版和1979年的修訂版合編,並把該書更名為《粵曲寫唱研究》,2007年由廣東省出版集團屬下的花城出版社出版,而我上周買到的正是這個版本。
我不是向大家推介這本書,因為市面頗難找它的蹤影,同類參考書也很易找到,不想大家浪費寶貴的時間。我想說是有關陳卓瑩編撰粵劇《九件衣》的年份疑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粵劇紀事》的記載,1949年12月20日勝利粵劇團梁蔭棠、紫蘭女等在廣州首演《九件衣》,評論界譽為「粵劇革命的第一聲號炮」,可見這齣戲的歷史地位。但奇怪的事出現在「中國戲曲網」,它說「1952年陳卓瑩根據同名京劇改編」,如果1952年才由陳氏改編成粵劇,勝利粵劇團便沒可能演出陳卓瑩改編的《九件衣》。
我在網上追尋下去,發現陳賢慶輯錄的《粵劇編劇名家》,有以下的記載:「解放戰爭時,我香港地下文委通過黃寧嬰對他說明和發動,曾組織他編寫傾向進步和富有革命內容的粵劇作品在《文匯報》發表,他接受任務負責改編的新粵劇《九件衣》、《血淚仇》,經過黃寧嬰親自修訂後由新民主出版社出版。廣州解放後,他立即從香港回來。」根據《粵劇編劇名家》的說法,陳卓瑩是在1948年至1949年期間改編《九件衣》,那麼1949年12月20日首演便看似合乎情理。但京劇《九件衣》是導演張寶彝1949年12月在四川瀘州,隨所屬的忠勇劇團一起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入西南軍區政治部京劇團期間導排的劇碼;因此,陳卓瑩似乎沒有可能根據那一版本進行改編了。
《九件衣》是一齣老戲,很多地方劇種都有這戲碼,陳卓瑩不難找到一齣地方戲腳本來改編成;反而在接近的日子,張寶彝也導演了京劇《九件衣》,令我忽發奇想,《九件衣》會不會是一齣「指定劇目」。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