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戲曲視窗:官辦粵劇團(上)

2018-04-22

近年粵劇界不乏要求政府成立官辦粵劇團的呼聲,其實官營粵劇團在一九六八年已經出現,並且運作了二十二年,到一九九零年才結束,它便是「龍翔劇團」。

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發表了一篇題為《五十至九十年代香港電台與香港粵曲、粵劇發展的關係》的論文,其中一節是說「龍翔劇團」的歷史。近日與龍翔劇團文武生勞韻妍合作為電台主持慶祝香港廣播90周年特備節目《戲曲天地.龍翔藝萃》,獲她蒐贈珍藏剪報,讓我對「龍翔劇團」有進一步的認識。

根據《龍翔劇團十周年紀念》特刊記載,一九六八年的一個農曆新年晚上,香港電台廣播劇組藝員在已故中文台台長周乃陽鼓勵和安排下,於香港大會堂演出《阿蘭賣豬》、《二老爺剃鬚》、《荷池映美》、《書房會》等四齣傳統的民間天光戲,獲得觀眾的擁戴與支持。經過這次演出之後,激發了周乃陽台長希望透過演出,維持粵劇這種傳統地方藝術的雄心。同年五月,正式成立粵劇團,並以香港電台廣播大廈後面的龍翔道命名,稱「龍翔劇團」。一九七七年一月,龍翔劇團主持人鍾偉明接受香港浸會學院傳理學系學生報《新報人》訪問時曾表示:「『龍翔』一名,就是希望這種中國傳統藝術,能如龍一樣到處飛翔,傳遍港九外,更傳到世界其他地方。」根據勞韻妍提供的資料,「龍翔劇團」成立初期,由張漢彪主理;而周乃陽台長則監管甚嚴,演員如有錯漏或說出粗俗台詞,便遭訓斥。鍾偉明在一九七零年才加入香港電台成為全職職員,他對「龍翔」一詞的解說,並沒有其它佐證支持,或許只是他接手後對「龍翔劇團」的期望。

香港電台能夠成立「龍翔劇團」,也和當年的社會環境有關。港英政府經歷一九六七年暴動,發覺必須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文娛康體活動,以紓緩他們的生活壓力,減少引發社會騷亂的長期因素;所以,市政局常常為青年人舉辦廉價舞會,讓他們有機會發洩過剩的精力。對於年長的居民,粵劇就是最適當的娛樂。 ■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