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近年電話騙案屢禁不絕,以為只有長者中招?去年逾600人在假冒內地官員案件中蒙受損失,當中75%受害人正是30歲以下人士。電騙最猖獗的2015年,便錄得2,880宗的高峰數字。為了遏止歪風,特區政府為境外來電增設「+」號以資識別;警方成立反詐騙協調中心;城市大學則有跨學科團隊,研發預防電話騙案的手機應用程式(App),實行警方及民間合作打擊電話騙案。下文將探討電話騙案增加的原因、發展及聯手打擊措施,防止再有人受騙。 ■鄭梓康 特約作者
【新聞背景】假身份 真騙錢
電話騙案變化多端,繼早年的「猜猜我是誰」及「虛構綁架」,新冒起的「假冒內地官員」及「網上情緣」亦席捲香港。香港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聯同馬來西亞警方,在去年10月24日至11月1日展開代號「勁風」行動,成功搗破一個由非洲裔騙徒組成的跨境詐騙集團,共拘捕11名男女,涉56宗騙案,近3,000萬元詐騙款項。該詐騙集團本部設於馬來西亞,以亞洲國家及地區的白領女士為目標,年初開始以不同社交媒體和交友平台,透過騙情詐騙財產,更會利用受害人戶口協助清洗黑錢。
「專才」身份 專呃白領
該詐騙集團的主腦和骨幹成員在不同的網上平台,假扮成到亞洲區工作的歐美人士,以工程師、公司總裁、船長或退伍軍人等虛構身份,結識日本、韓國、台灣、越南、馬來西亞或香港的白領女士。其間會為對方塑造美好憧憬,以甜言蜜語博取對方信任,甚至不礙時空,發展成為情侶,再利用不同藉口借錢;即使受害者囊空如洗,亦會誘騙對方借出個人銀行戶口,或茖銇}新戶口代為洗黑錢,使不少受害者欲哭無淚。
【多角度觀點】科技年代 便利犯罪
1.香港警方:「網上情緣」騙案有上升趨勢,整個詐騙過程中,受害人與騙徒全程不會真正接觸;騙徒專以白領女士為目標,相信與她們經濟能力較高,且較能以英語溝通有關。
2.學者:最有效預防電話騙案的方法是公眾宣傳,因為大部分騙徒來自外地,騙款匯離香港後會短時間內分散至多個不同戶口,難加以阻截。
3.犯罪學家:電腦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助長了電話騙案大幅增加,犯罪集團可以利用電腦快速編寫大批電話號碼,增加命中受害人的幾率;此外由於電話騙案無須成本,若成功可騙取龐大金額,導致近年電話騙案激增。
受害人趨年輕 最細僅14歲
以往電話騙案,受害者多為上年紀人士;但警方近年發現受害人趨年輕,去年錄得991宗電話騙案,「假冒官員」佔約七成,在該類騙案中蒙受損失的618名受害人中,75%為30歲或以下,50%為新來港人士,包括留學、工作、探親等。
最年輕的受害人僅得14歲,是一名女中學生,被騙去逾7,000元。事發在去年7月,受害人在深水鶡磼狾洧鴞蛜椄陛u上海執法人員」的騙徒電話,指其曾在內地涉及犯罪活動,需要就案件交出保證金,否則會被凍結資產及判監。受害人於是到找換店把約7,576元匯至一內地銀行戶口。
大學生被騙10萬
另外,去年10月有一名20歲女大學生被騙去10萬元,受害人收到自稱為「入境處職員」操廣東話的騙徒電話,電話其後又轉駁到自稱為「內地執法機關」且操普通話的騙徒。騙徒能說出受害人一名朋友的名字,指她朋友在內地涉及犯罪,要交保證金,受害人於是先後匯款10萬元往兩個內地戶口。
騙術有「變種」 跨境執法難
除了單一的行騙手法,電話騙案有「變種」趨勢,更出現「混合騙案」,包括假冒官員再訛稱綁架的模式。騙徒首先會假冒官員詐騙金錢,再要求受害人離家及提供家人電話號碼,再致電家人訛稱綁架並要求贖金。與一般的電話騙案不同,這類電話騙案較為複雜,由於是連環圈套,受害人很容易中招。尤其是涉及假冒官員的詐騙電話,因港人對內地法律及執法手段不熟悉,容易因恐懼而降低冷靜思考的能力,結果跌進騙徒的陷阱,損失金錢。
騙款石沉大海
由於不少電話騙案屬於跨境犯案,騙徒可能身處內地及海外地方,這類跨境騙案極難偵查,除了少數個案騙徒在香港遭繩之以法外,大多數案件正處於未能破案的狀態,涉及騙款亦大多無法尋回。以內地與香港為例,由於兩方還未能在刑事司法方面互相協助,僅能依靠《內地公安機關與香港警方關於建立相互通報機制的安排》通報,手續繁瑣且周期過長。此外,跨境犯罪集團的行騙手法愈趨多變,加上牽涉的法律非常複雜,相信兩地警方必須協調出一個更有效的通報機制,才能有效打擊電話騙案。
警銀合作 攔截騙款
警方為針對打擊電話騙案,去年7月成立「反詐騙協調中心」,設立24小時公眾諮詢熱線,截至今年1月底共收到超過1.2萬個來電,除了向來電市民解釋情況及給予意見,亦與銀行業界合作攔截騙款,期內成功在超過110宗騙案,攔截超過1.8億元,以及阻止49宗騙案發生。
由於電騙受害者趨年輕,受騙比例及騙款亦有上升趨勢,警方表示會針對電騙增加宣傳活動,同時呼籲家長要多留意子女的日常舉動,尤其當見到子女在通電話時面露難色,就應該主動上前多加關心。
App助辨別來電真偽
另外,城市大學應警務處邀請,組成一支跨學科人員研究團隊,針對電話騙案研發手機應用程式(App),冀與警方和民間組織攜手合作,打擊電話騙案的發生。當手機安裝有關程式後,分辨來電號碼的真偽,其發出警告訊息提醒使用者注意騙案風險。
該應用程式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找了63人作試驗對象,最終有七成用戶表示有效。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試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及警方能有效打擊電話騙案的方法及成效。
2. 根據上文及就你所知,試指出近年電話騙案受騙比率增加的原因。
3. 根據上文及就你所知,網絡傳播對防止電話騙案有沒有作用?
【答題指引】
1. 本題需根據上文作答,香港特區政府除了加強宣傳外,可為境外來電增設加號以協助市民識別電話來源,但不能真正阻止境外騙徒打出電話。香港警方成立了反詐騙協調中心,及增設24小時電話熱線,讓市民有需要時查詢與電話騙案相關事宜,甚至求助警方攔截騙款匯出香港;但當騙款已匯出香港,礙於跨境執法非常困難,偵破案件的機會不大。
2. 近年電話騙案手法多變,除了「變種騙案」,更屢屢出現混合多種行騙手法的電騙模式,受害人如非經常留意警方公佈的行騙手法,難以作出防範。即使曾聽說騙案例子,容易因自信不會輕易受騙掉以輕心,受變種手法所騙。此外,部分港人不了解國情,對內地執法機構又缺乏認識及信任,容易受到假扮內地官方部門的犯罪分子所騙。部分缺乏監管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式能讓用戶撥打假冒電話號碼,亦增加了電話騙案的成功機會。
3. 香港特區政府、警方或不同機構針對電話騙案的網絡傳播,對增加市民對案件的認知,以及提高警覺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惟電話騙案的受害人多為心理質素較差、缺乏堅定意志人士,遇事較難保持平常心以冷靜思考去處理,故此,家人支持與關心對於防範電話騙案顯得更為重要。
【延伸閱讀】
1. 《「網情」專呃OL 港馬聯手拉11人》,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11/03/YO1711030008.htm
2. 《內地公安機關與香港警方關於建立相互通報機制的安排》,律政司,http://www.doj.gov.hk/eng/topical/pdf/mainlandmutual3c.pdf
3. 《電話騙案──「假冒內地官員」最新手法》,香港警務處,https://www.police.gov.hk/ppp_tc/04_crime_matters/ccb/fst.php?msg_id=cct_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