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世界盃產品,由於產品的同質化與可複製性,近年來義烏外貿一直面臨價格戰,義烏足球用品類協會會長吳曉明說:「我們也明白企業只有轉型升級,打造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形成差異化競爭,路子才能越走越寬。」經營球類產品的盛建忠也說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其實有一條生產線是專門用來生產高檔足球的,可是總感覺採購商需求就是中低端產品,不知道高檔產品要賣給誰。」
壓價困境全國普遍
對此,浙江省中小企業研究會會長池仁勇表示,義烏製造面臨的壓價、利潤小、產品被複製等等的困境是浙江製造乃至全國製造的普遍現象,義烏只是個「縮影」。目前一個好的現象是,從政府到企業都已經看到了這個問題,並且有了轉型升級的共識,也開始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產品創新建設品牌
從政府層面來說,已經通過制定行業標準、質量標準、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打擊假冒盜版等,引導企業向高質量發展。企業也已經在技術升級與質量提升上下了很大功夫,同時在產品創新、品牌建設以及通過互聯網等新興營銷手段上努力。在已經具備生產高端產品的基礎上,要想獲得更多高利潤的訂單,還需企業家培養國際意識,拓展自己的國際「朋友圈」,學會去國際市場上爭取訂單。
池仁勇說,老一代外貿企業基本是坐等採購商帶訂單上門,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產品賣去哪裡,不知道客戶是誰,更不知道最終消費者在哪裡,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採購商佔據主動地位,同類企業之間為搶訂單相互壓價,利潤空間一縮再縮。現在有不少企業已經完成二代接班,他們中有不少本身留學國外,他們已經有意識帶着自有品牌和創新產品參與國際競爭,以取得更高利潤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