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回應申署批評 入境處優化出生登記

2018-06-12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2015年4月本港發生一宗15歲女童墮樓事件,有傳媒報道指涉事女童及其胞妹在港出生,但其父母卻一直未有替她們辦理出生登記,申訴專員公署其後就事件展開調查。申訴專員劉燕卿昨日表示,公署已完成調查,批評入境處跟進逾期未辦理出生登記個案軟弱無力,情況極度差劣。公署提出4項改善建議:包括與醫院積極探討解決呈報表上住址欠全的問題及加強公眾教育等。入境處表示,接納公署全部建議,並已落實部分建議。

查無證女童墮斃 揭機制待改善

公署調查發現,女童墮樓事件發生前,入境處對逾期未辦理出生登記個案的跟進,只流於機械式地寄通知書提醒有關父母,更遑論提出檢控,慘劇發生後推出的新跟進機制仍有進一步改善空間,特別是有關個案大多涉及複雜的家庭問題,該處應盡快介入。調查報告已上載申訴專員公署網頁www.ombudsman.hk,供公眾參閱。

入境處回應表示,接受申訴專員公署的建議,並會作出積極跟進,努力優化和完善處理出生登記的跟進機制,同時會加強宣傳,使父母知悉為子女辦理出生登記的法律責任及後果,以免父母因逾期辦理有關手續而損害其子女的醫療、教育和福利等相關權益。

入境處指出,已於2015年5月27日推出新的跟進機制,除向有關父母寄出備忘通知以提醒他們應盡快為嬰兒辦理出生登記外,亦會尋求其他途徑積極嘗試聯絡嬰兒的父母。

入境處亦會在嬰兒出生9個月後仍未辦理出生登記時,將有關父母的資料放進電腦系統內,當他們使用該處的服務時,處理職員便會詢問他們的聯絡地址及電話等,然後轉告出生登記處,以便作進一步跟進。

專責小組已處理逾600宗個案

入境處並指,已與社會福利署、教育局及警方建立聯絡機制,並會就特殊或可疑個案聯絡有關部門,以跟進相關個案。為使新跟進機制更為妥善,該處亦於今年2月26日起成立了一個專責工作小組,以跟進出生42天後仍未辦理出生登記的個案。自工作小組成立至5月31日,共處理611宗出生逾43日仍未辦理登記的個案,當中501宗已完成出生登記,另外3宗證實為夭折個案,餘下107宗未登記個案中,96宗已成功與父母聯絡,11宗仍在嘗試與父母聯絡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