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粵海水達標率僅60% 莞深多個排污入海口數據超標

2018-06-13
■發佈會參會嘉賓在港珠澳大橋西人工島,舉行海洋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發佈會參會嘉賓在港珠澳大橋西人工島,舉行海洋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 珠海報道)昨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發佈了《2017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下稱《環境公報》)和《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下稱《災害公報》),公報中的數據顯示,去年廣東海水達標率僅60% ,三成代表性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其中莞深多個排污入海口在列,珠江流域污染物入海量增加120萬噸。發佈會並透露,在港珠澳大橋建設期間,粵港澳三地通過各方努力,成功實現了「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今年,大灣區將聯手採取多項措施,共同整治海洋環境。

《環境公報》公佈的監測情況顯示,2017年廣東省實施監測的海洋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總體偏低,年平均達標率為60.4%,7類海洋功能區中,工業與城鎮用海區和礦產與能源區水質達標率較低,年均值分別為51.4%和50.0%。與2016年相比,海洋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年均值略有降低,主要是旅遊休閒娛樂區水質達標率有所降低,年均值由82.7%降至62.0%。

深圳河污染物逾2萬噸

發佈會上,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王中丙表示,去年廣東納入監測的各類代表性排污口共73個,有21個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超標率約為28.8%,較2016年略有降低,主要超標因子為總磷、化學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其中,深圳蛇口工業區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西鄉河入海口以及東莞市東寶河入海口、鳳凰山排污口總磷超標,而汕頭、珠海等市也有多個排污入海口不同程度超標。

在主要河流污染物方面,珠江、榕江、練江、深圳河、黃岡河等河流攜帶污染物入海總量達347.61萬噸,與2016年相比,主要河流攜帶污染物入海總量增加135.04萬噸,其中珠江增加122.51萬噸,增加的污染物主要為化學需氧量。其中,對香港周邊水質影響最大的珠江和深圳河的攜帶入海污染物分別為325.27萬噸和2.64萬噸。

白海豚保護成效顯著

王中丙還透露,在港珠澳大橋建設期間,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成功實現了「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諾。2017年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白海豚目擊頻次達到6.141頭次/小時,目擊白海豚380群次,共2,180頭次。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漁業主任李慧紅也表示,希望相關海洋狀況的內容發佈能引起民眾對海洋保護的關注,並稱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將與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繼續合作,共同促進海洋漁業資源管理工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海洋漁業保護行動,開展海洋環保生態恢復技術交流。

接下來,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將以海洋電子信息、海上風電、海工裝備、海洋生物、天然氣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務業等六大海洋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當天,發佈會參會嘉賓還在港珠澳大橋西人工島,舉行海洋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據統計,現場共放流海水魚苗黃鰭鯛123萬尾、黑鯛608萬尾。

為從嚴從重打擊向海域違法傾倒固體廢棄物等海上違法行為,當天,廣東省海監隊還同步啟動了為期一個月的「靖海2018-5」打擊固體廢棄物海上傾倒專項執法行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