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央廣電:歐洲沒胃口吃下被中國拒絕的美國大豆

2018-07-31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25日與到訪的歐盟主席容克在會談兩個多小時後宣佈,美歐雙方同意在繼續磋商階段不再新增懲罰性關稅。這給大西洋兩岸一觸即發的貿易摩擦升級態勢按下了暫停鍵。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大州艾奧瓦州26日一個政治集會上,特朗普對台下觀眾興奮地宣稱:「我們剛剛為你們農民打開了歐洲大門......你們剛剛得到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不幸的是,在大西洋另一邊,歐盟官員卻表示:「農業不是(談判的)一部分,只有聲明中明確提及的事項才是。」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加入打臉行列。馬克龍稱,不贊成展開類似於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那樣的龐大協定的談判,因為一個好的貿易協議只可能建立在平衡且互惠的基礎上,不受制於任何威脅。他反對將農業納入任何貿易協定,「我認為,在環境、健康或食品方面,不應該壓制或降低任何歐洲標準。」

中國中央廣電總台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眾所周知,農業一向是大西洋兩岸貿易中一個非常微妙的領域,雙方都試圖保護並提升各自的農業生產。歐盟數據顯示,歐盟每年給農業提供的補貼高達590億歐元,相當於680億美元;而美國方面也不遑多讓,《經濟學人》援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稱,2016年美國政府給農民提供的各類補貼約為330億美元。

事實上,美歐在農業問題上的尖銳對立,是造成歷時3年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談判最終流產的主要原因之一。歐洲提出了「地理標誌」,試圖禁止有相似品牌名稱的美國產品進入歐盟市場,遭到美方的堅決反對;歐洲還拒絕美國轉基因產品進入。

文章引述彭博社的報道稱,歐洲市場是美國豆農為數不多的替代之一,但是跟中國的購買力相去甚遠,去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貿易額為123億美元,而歐盟進口額僅為16億美元。預計2018至2019年度歐洲對美國大豆需求量約為1,530萬噸,還不到原預計的中國購買力的六分之一。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開打貿易戰而招致中國反制措施,給美國農民帶來的大豆銷售損失以及對特朗普自身和農業州共和黨議員們的政治壓力,是歐洲無法緩解的。

文章還引述美國《瓊斯月刊》指出,美國大豆約佔歐盟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即使歐洲增加進口,對美國大豆出口的幫助也有限。如今,在歐美外貿談判和美國財政補貼背景下,美國大豆價格雖回升至每蒲式耳8.59美元,但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分析認為,除非大豆價格能上升到每蒲式耳10.05美元,否則美國豆農們依然沒法盈利。

文章最後指出,對美國豆農而言,他們需要穩定的出口市場而非政府的救濟支票,而特朗普政府給他們尋找的歐洲新市場,根本沒那麼大的胃口可以吃下被中國拒絕了的大豆。對美國310多萬農場主而言,他們幾十年來打拚下來的中國市場正在失去,這是靠救濟支票根本彌補不回來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