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外灘建築免費開放參觀 八方民眾追尋地標故事
外灘,是上海歷史的縮影,上海百年最著名的地標建築均立足於外灘。自今年6月起,外灘沿線的外灘源1號、和平飯店、中國銀行大樓、浦發銀行大樓、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上海電信博物館和上海市外灘歷史紀念館等7座經典建築免費開放,首批次預約名額迅速約滿。這被美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的美景,帶着建築裡的人情故事,首次向所有人敞開了懷抱,並提供免費導覽服務。
■香港文匯報記者倪夢璟 上海報道
作為上海近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所謂「外灘」,是指黃浦江西岸,從北邊外白渡橋至南邊金陵東路的道路,全長1,300米。沿着外灘的52棟新哥德式、古典式、中西合璧式風格迥異的大樓,被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
1845年,英軍上尉巴富爾與上海道台簽署了《上海土地章程》,相中了這塊東靠黃浦江畔、佔地800多畝的泥濘地作為租界地,無數的探險家、商人紛紛搶灘上海,拉開了一個世紀的半殖民租界歷史。
上海的捭闔榮衰,便藏匿在這一段段鮮活的建築故事中。
在外灘建築群中,綠色銅護套屋頂的和平飯店無疑非常顯眼,外觀上,花崗岩石塊牆彰顯樸素沉穩之感,旋轉廳門入內後,乳白色大理石與古銅鏤花吊燈相得益彰,沉澱出歷史痕跡,室內隨處可見的鏤空雕花以及多面浮雕裝飾,記錄了「和平文化」。
參觀預約一度爆滿
「我在和平飯店已經工作24年了,在飯店博物館內工作也有5年,博物館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地方,此次開放活動,也讓我們工作人員和遊客們都受益匪淺,學習到了很多。」當香港文匯報記者來到上海和平飯店時,博物館工作人員Lisa正為預約的遊客講解着和平飯店的歷史,這座上海近代建築史上第一幢現代派建築,小小空間裡囊括了多國風情,從酒店的歷史變遷,到聞名遐邇的九國套房,再到極具上海特色的演出,凝聚在這短短20分鐘解說裡。
和平飯店的前身華懋飯店,曾接待孫中山、宋慶齡、差利.卓別靈、蕭伯納等名人就餐或入住。而在和平飯店時期,英國女王伊利莎白二世,法國前總理密特朗,美國前總統里根、克林頓、布什,前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都曾到訪、就餐或入住。
20分鐘遊和平飯店
和平飯店免費開放消息一出,這座名噪上海的豪華飯店的參觀預約便爆滿。據新民網報道,和平飯店每天僅開放20分鐘,每天預約名額只有10人,網上預約未曾間斷。
巧工裝飾彌足珍貴
飯店博物館內,一張外形小巧、只有現代CD碟片大小的鋁製唱片,記錄着一位老人在和平飯店慶祝六十壽辰的盛況,銀製餐具、一張張箱貼展示着過去時代的風采。另外,著名的九國套房則體現了不同國家的文化風格。「我們在這裡可以盡情體驗現代與復古結合的魅力。」Lisa說道。
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彰顯了20世紀30年代的風格,卻又結合舒適而現代的尖端設施的客房特色,尤其是九間聞名遐邇的「九國套房」,體現了上海海納百川的國際視野:中國套房內的半月形門廊、日本套房內的和式移門、美國套房內的壁爐......都顯示出獨特的和平式異國風情,同時,和平飯店內的「鎮店之寶」拉力克玻璃裝飾品更是重中之重,Lisa表示,由於是上世紀初用特殊的工藝燒製而成,因此已不可複製,無法再現,所以飯店現存的拉力克玻璃裝飾彌足珍貴。 而飯店博物館內,一件件銀製器具,一張張箱貼與唱片,則記錄着和平飯店內發生的每一件「小」事情,彙集成為了飯店的記憶;「隱藏」在飯店內的木質外觀空調,則是上世紀30年代開始投用並沿用至今;在屋頂對稱呈現的靈緹犬標誌,則是和平飯店的標誌......「在這裡可以盡情體驗現代與復古結合的魅力。」Lisa說道。
「其實我們原本也有導覽服務,不過現在隨着外灘建築開放活動的展開,越來越多的遊客了解到和平飯店的歷史,這也讓我們學習到了很多」當完成解說,Lisa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從最初的餐飲部轉到博物館,自己通過與遊客的交流,學習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