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與美國今年6月在新加坡舉行首腦會談,承諾達至半島無核化,不過聯合國專家前日向安理會成員國發放報告,指出朝鮮並未停止開發核武和導彈,更大舉在海上以「船對船」方式出口石油、煤、鐵等產品,甚至企圖向敘利亞和也門等地出口武器,賺取數以百萬計美元外匯,違反安理會制裁決議。
聯合國安理會在2006年朝鮮首次核試後,多次通過制裁朝鮮,包括禁止出口煤炭、紡織品、海鮮等多項產品,並實施武器禁運和金融制裁。專家小組經半年調查後,前日提交全長149頁的報告,匯報制裁執行情況。
非法出口活動涉130企業
報告指出朝鮮以船對船方式,出口石油產品的行為大幅增多,且逃避監察的手段日見高明,包括關閉船隻身份識別系統、使用未經註冊的小艇、為船隻改名或在夜間活動等。報告估計朝鮮出口活動涉及40艘船和130間企業,輸出石油量遠超安理會訂立的每年50萬桶上限。朝鮮亦於去年10月至今年3月期間,向中國、印度、墨西哥、泰國、土耳其等多國,出口總值逾1億美元(約7.85億港元)紡織品。
日本外務省前日公佈,上周二在東海發現懷疑掛有中國國旗的船隻,與朝鮮運油船進行「船對船」倒貨,已就事件聯絡安理會和中方。
被制裁人士圖取朝核資料
除了商品,朝鮮更企圖通過中間人出售輕型武器,涉及敘利亞軍火走私商、也門「胡塞」武裝組織,其中「胡塞」組織領袖曾去信平壤,邀請對方派員到敘利亞大馬士革,討論轉移軍事技術和「其他互惠項目」,朝鮮負責開發彈道導彈的官員亦曾於2011、2016和2017年訪問敘利亞。專家小組亦正調查部分被制裁的亞洲人,懷疑他們暗中採取行動,企圖取得朝鮮核武資料。
朝金融機構「放生」續運作
報告又形容金融制裁執行極不理想,朝鮮金融機構在最少5個國家仍繼續運作,「看起來像獲『放生』一樣」,其中歐盟對朝鮮賬戶實施制裁後,資金獲轉移至亞洲。朝鮮亦利用海外企業,向平壤提供資金,朝鮮駐外官員亦往往在海外銀行開設個人賬戶,協助平壤逃避金融制裁。
俄涉違協議 輸入逾千朝工
美國智庫「高級國防研究中心」亦發表報告,指出俄羅斯去年12月曾違規向朝鮮發出工作簽證,輸入1,237名朝鮮勞工,在阿穆爾河地區負責油漆、木工、泥水等工作,可能違反聯合國去年9月通過的最新制裁。報告估計朝鮮向外輸出約10萬名勞工,賺取最多23億美元(約181億港元)外匯,約9成收入需上繳平壤政府。有俄羅斯建築公司承認,今年有繼續聘用新的朝鮮員工,但強調對制裁不知情。
■《每日電訊報》/美聯社/路透社/共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