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高學歷者易中招 慣用網失警覺

2018-09-07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教授馮海嵐指出,這宗個案騙徒之所以得逞,是利用了長者的心理特點,「年輕人支付錢財前,會先考慮有沒有用,長者則『喜歡就好』」,加上較高教育水平的女性,平時習慣和境外朋友網上交流,因此降低了警覺性。她建議市民,無論什麼人以什麼原因,被要求付款時都應該「停一停」,並諮詢親友意見。涉及錢財的,還是應以面對面的傳統方法較為安全,盡量不要用遠程支付方式。

獨居者遇事少與親友商量

馮海嵐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她正進行一項「為什麼年紀較大市民較易被騙」的研究,發現長者被騙並非因為智力原因,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們長期獨居,不太願意麻煩親友,遇事也較少與親友交流,因此大多選擇自行決定,「其實在付款前『停一停』,現在網絡世界,只要有心去查,一定能查出可疑之處。」

她強調,縱然覺得對方「信得過」,涉及錢財也應提高警覺,多查多問,可有效降低被騙風險。至於為何被騙的以年紀較大女性為多,馮海嵐認為與香港環境有關:香港女性壽命普遍長於男性,而男性因種種原因獨居後,不習慣獨立生活,往往6年內都會找到新的伴侶;女性則習慣照顧自己,獨立生活能力較強,因此獨居女性較多,被騙機率亦相應提升。

年長女性較接受精神拍拖

註冊心理學家周婉芬認為,女性更需要愛情,但社會上男性傾向找年輕的女性交往,因此年長女性較難找到合適對象。

網上世界生活圈子大得多,相對易找到心儀對象,女性也較接受精神拍拖,容易成為網上情緣騙案受害者,「愛情會蒙蔽人的理性,不少聰明人也可能被騙。」

她續說,騙徒用愛、關心,理解和表現珍惜對方等,就可取得女性信任,呼籲港女找伴侶時,在未與對方有共同真實生活前,切忌有金錢交往,且最好與好朋友多交流聽取意見,因第三者的判斷會更加客觀。

4年交往素未謀面惹質疑

不過,香港城市大學犯罪學教授黃成榮則認為是次事件存在很多疑點:兩人相處4年匯款數十次達1.8億元,若是網上情緣騙案,實匪夷所思,「事主顯然是成功女性,沒理由4年間沒見面、沒密切交往。如果4年交往最後因事不能一起,那麼不能說是騙案。」

他認為是次是很獨特的一宗案件,需警方深入調查才知道真相,對公眾而言不具備參考價值。不過,市民通過網上交往時總要提高警惕,慎防騙案。■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翔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