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養生攻略:芋頭炆鴨

2018-10-07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荃新天地二期總廚的燒鵝十分美味,美食家梁文先生每次吃燒鵝都感嘆地說:「燒鵝好吃,但是我很想吃芋頭蒸鵝」。總廚的鍾境初大廚總是回答:「現在的芋頭未是時候(不是成熟的季節),等秋天啦」。

秋季是芋頭收成的季節,芋頭是秋冬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一道美食,也是秋冬養生滋補的佳品。芋頭是澱粉含量頗高的優質蔬菜,質地細膩,既是製作佳餚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補身體的營養佳品,清朝將芋頭列為大清貢品,芋頭因而享有「皇室貢品」之稱。

中醫認為,芋頭性平,味甘、辛,入腸、胃經,具有益胃生津、寬腸通便、化痰散結、補中益氣等多種功效,非常適宜用來補虛。

常食芋頭能補肝益腎、添精益髓、健胃和中,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及久病體弱的老人食用,是老人秋補的佳品。

芋頭營養豐富,含有一種粘液蛋白,被人體吸收後能產生免疫球蛋白,或稱抗體球蛋白,可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還可以解毒消腫。

芋頭是鹼性食品,能中和體內積存的酸性物質,調整人體的酸鹼平衡,產生美容顏、烏頭髮的作用,還可用來防治胃酸過多。

芋頭含有豐富的粘液皂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糾正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的生理異常,同時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認為芋艿可補益中氣。

我認為芋頭炆鴨更適合做家常便飯的菜餚。秋季也是鴨子最肥的季節。鴨肉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溫不熱,清熱去火。《本草綱目》記載鴨肉「填骨髓、長肌肉、生津血、補五臟」,可補虛生津、利尿消腫,適用於陰虛內熱引起的低燒、便秘、食慾不振、乾咳痰稠等症。此外,鴨肉中含有很豐富的煙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可保護心臟,降低膽固醇,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功效。

鴨肉的營養價值與雞肉相仿。但鴨子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故其肉有滋補、養胃、補腎、除十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

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鴨肉性寒、味甘、鹹,歸脾、胃、肺、腎,可大補虛勞、滋五臟俱全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清熱健脾、虛弱浮腫。治身體虛弱、病後體虛、水腫。

吃鴨肉可除濕解毒滋陰養胃。許多人對秋燥飲食的清補原則存在着片面的理解,甚至認為清補就只吃蔬菜果瓜,追求飲食的絕對清、素。其實,清補還是要補養,只不過飲食在補養的同時應兼具解熱消燥的功能。一味進食蔬菜,人體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就會不足,勢必會削弱機體的抵抗力,也就達不到補養的目的。鴨肉屬涼性食物,可以很好的改善人體燥氣。

鴨有一股腥味,烹調時要先除腥味。將劏好的鴨洗淨,去除鴨肉的脂肪;用一只檸檬榨汁醃製鴨肉一小時,然後用鍋(不放油)將鴨肉翻炒一下,再將鴨肉撈出,用清水洗乾淨,這樣就能清除鴨肉的腥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