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昨於「中國日報亞洲領袖圓桌論壇」上表示,截至去年底粵港澳三地銀行的資產管理規模達7萬億美元,至於存款規模達4.7萬億美元,她形容大灣區的銀行業規模已達世界級水平,預計未來10年大灣區將會新增1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
出席活動的香港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指,創新科技對內地經濟的重要性愈來愈大,而香港擁有專業人才、完善的金融和法律體系,故香港應把握「一國兩制」優勢,配合中央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創科發展。他提到,香港在內地改革開放過程中貢獻重大,同時亦受惠於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成果。因此應加強與內地城市的合作和連繫,而隨着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等大型交通落成開通,兩地的經貿往來和交流相信能進一步加強,令香港可為港珠澳三地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作出更大的貢獻。。
倡完善大灣區科技基建
鄂志寰認為,區內仍需要繼續完善科技基建,提升資金及服務便捷性,進一步探索金融監管及行業規則等。另一方面,香港作為資產管理中心與全球的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除支援大灣區發展外,亦可以為「一帶一路」提供金融服務。
張建宗表示,粵港澳三地政府正加強合作,例如中央政府容許本港研究機構可以申請中央的科研資助,有助吸引更多研究機構人才來港,而政府亦計劃在落馬洲河套區建立港深創新科技園,第一期耗資200億港元,期望此平台能吸引來自全球的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進駐。
張建宗:三地政府正加強合作
海上絲綢之路協會聯席主席葉劉淑儀則表示,香港在中外貿易歷史上一直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於擁有地理上的優勢,因此她認為香港在「一帶一路」與大灣區中的角色相當重要,也絕對有能力在海上貿易為「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發展出一分力。
緬甸駐港總領事Myat Thuzar THAN,與巴基斯坦駐港總領事卡迪爾.梅蒙都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能夠互惠互利,而中緬經濟走廊與中巴經濟走廊的推進,除了可強化它們本身的基建與經濟發展潛力外,亦大大縮短了內地運送能源與貨物的路程與效率,因為通過緬甸與巴基斯坦,能源與貨物可分別直抵雲南與新疆邊境,不用繞道馬六甲海峽與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