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香港本季GDP增長或低過2%

2018-11-06
■最新日經香港PMI顯示,產出售價維持向下,反映企業藉調低售價提振銷售。 資料圖片■最新日經香港PMI顯示,產出售價維持向下,反映企業藉調低售價提振銷售。 資料圖片

上月PMI顯新增工作量減 港企經營續轉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隨茪互貿易戰的影響深入,本港的私營經濟的景氣度於第四季初持續惡化。經季節調整後,10 月份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 由9月份的47.9回升至48.6,但仍然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顯示第四季度開局的基調偏軟;而最新數據也反映營商環境進一步轉差,10月份的客戶需求偏軟,新增工作量減少,原因之一是中國內需急跌,企業於10月份繼續看淡生產前景。

日經/Markit公佈,10月份的新增業務繼續大幅下跌,催使企業減產;而需求疲軟也導致企業調低庫存和人力的水平。積壓工作量隨銷情下滑而遞減,騰出更多備用的產能;但貨品延誤供應的情況卻依然出現,這普遍與天氣因素、存貨短缺有關。此外,由於整體投入成本回漲,但產出價格卻繼續下跌,兩個背道而馳的指標構成了價格的混合圖。

貿戰人幣貶值持續 拖累需求

IHS Markit首席經濟師Bernard Aw昨表示,第四季初,貿戰與關稅事宜繼續拖累香港的市場需求。最新日經PMI數據顯示,香港私營經濟的景氣度繼續轉差,新業務與產出量皆連跌7個月,進一步打擊了企業的經營信心。由於繼續看淡經營前景,企業因此縮減了採購活動和聘僱的規模。此外,人民幣貶值削弱了內地的採購能力,對港產貨品與服務的內需亦因而大減。

他續指,最新PMI調研報告保持跡象顯示,第四季度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低於2%;而衡量經營信心、新增訂單量等前瞻性指標則反映,增長動力有可能在未來數月進一步減退。

調查數據顯示,10 月份的客戶需求偏軟。企業透露,新增工作量減少,原因之一是中國內地內需急跌。新業務總量的跌幅雖較 9月份放緩,但整體仍然顯著。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內地市場呈2016年4月以來的最大緊縮,而企業就此也調減了生產量。不單積壓工作量隨新接工作量減少而再度下跌,就是投入品採購量與員工規模亦於10月份應聲下調。今年以來,尚未錄得就業增長。

庫存水平已連跌10個月

企業積極取用手頭的庫存,而採購庫存水平現已連跌10個月。企業對投入品的需求雖然減弱,但相關供應鏈卻因原材料短缺和天氣因素而備受擠壓,供應商供貨時間的延誤程度錄得2011年4月以來最嚴重。

此外,10月份的調查數據還呈現了混合型的價格走勢-整體投入成本重返通脹,但產出售價則維持向下。雖然如此,整體的投入成本主要因薪資適度上漲而只輕微回升,但投入品的採購成本實則卻明顯下降。面對需求疲軟、競爭激烈的市場,企業藉調低售價以提振銷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