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藍潔瑛追思彌撒日前舉行,正式告別五十五載紅塵。近日離去者如鄒文懷、金庸,名成利就,得享天年,應已無憾。要憂的話,應也只憂歷史的評價而已。
藍潔瑛以太短的壽命,承受了太重的身心痛苦,怕已無暇顧及身後名。報上說她很想努力做回演員,像從前般拍戲。但我估計,她最想要的應是內心寧靜、祥和。這些,願她在天國得享。
翻看電腦,三年前電視重播她有份演的「神劇」《大時代》,原來我曾在這欄寫過她:「尤其是藍潔瑛,當年她還很年輕,面容仍是美少女,但對複雜情感的瞬息幻變,已能駕馭裕如,歷代無赤嵽馱丑A怕只有她在那種年紀已能做到,足見她是個非常敏銳靈巧的人。」另一段:「最經典的還是藍潔瑛演的阿玲,在生命最後一天,終於享受到每個少女都想要的小小幸福,就是在沙灘漫步、拾貝殼、在露台悠閒喝茶邊看小說。因為有這一段,阿玲的最後一天並沒白過。」
希望現實中的藍潔瑛在倒下之前,也過了平靜愜意的最後一天。
至於身後名,我想查大俠可能較緊張。鄒文懷是商人,雖有出品人/藝術家身份,對這些東西或較放得下,但金庸早年攻讀歷史兼是文人和論政,深明時代的變遷,可以徹底顛覆對人的評價。像梵高,在生時畫作少人問津,誰又想到近數十年他的作品竟會屢創天價?
相反,生前享有盛名,如寫《The World of Yesterday》自傳的奧地利作者Stefan Zweig(即幾年前啟發Wes Anderson拍《布達佩斯大酒店》的作者),原來是二十世紀初國際知名的作家和譯者,寫的書叫好叫座,翻成多國文字,可惜他於一九四二年寫畢自傳後,等不及第二次大戰結束,就與太太在移居地巴西雙雙自殺。他畢生志業,是要聯同歐洲知識分子,為歐洲跨國界和平與文化事業努力;但大戰令目標落空,不知是否因而厭世自盡,戰後更漸無人知曉。
金庸近年曾「優化」修訂其武俠小說,作為讀者的我們都樂見其成。不過書只要好看就成,身後名聲與我們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