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文青」大讚中央 多招鼓勵創業

2018-12-24
■李國輝 。 受訪者供圖■李國輝 。 受訪者供圖

4年前在北京大學取得碩士學位的李國輝,看到內地及香港文化交流的商機,選擇留在當地創業,其公司「藝文創薈(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文化項目委約製作及演出安排,將內地的藝術團體帶到香港的舞台,並安排香港的藝團到內地城市演出。

「雙創」到「居住證」 解決種種困難

李國輝坦言,早期香港人到內地創業根本不知如何參與,直至2015年中央推出「雙創」政策,創業孵化的載體開始增加,後來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更是一個里程碑,「可以看到一直在推進,由鼓勵港青回國創業,至開始有基地,再有只屬於香港團隊的基地。」

他續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是全國性的示範機地,在該處設立專門服務港澳人士的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亦別具標誌性。

李國輝直言,基地對香港青年創業者尤其重要,不但有一個「落腳點」可以使用,更可進行產品發佈、尋求有潛力的客人、提供當地的資料數據、資金的援助等,如同打破地域的界限,以實體的渠道接通內地市場,「對初創企業而言,沒有network(網絡)好快輸。基地提供的數據及資料,令產品開發者了解市場,可以說是成敗關鍵,所以基地落定對港青是十分大的支援。」

他指出,居住問題過去亦是港青到內地創業遇到的一大困難,即使自己長時間逗留在北京,但沒有戶籍令他難以租房,出行亦不可租住賓館,只可租住四星以上的酒店,居住成本較高。

在中央支持下,國務院於8月底發佈《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助他減輕了居住成本的壓力。

李國輝坦言,香港創業者現時最大困難,在於港人在內地投資的公司被界定為外資公司,故需要尋找內地合作夥 伴,才能避免一些阻礙。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有機會突破此界限,令港人有同等國民待遇,以至開放港人創立的公司為非外資,才可使各城市真正連成一體,「大灣區是很好的商機,同時是香港最後一班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