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網上「博士問答」 促科普遏吹牛

2018-12-24
■曹宏威差不多40年前已現身電視以科學角度澄清謬誤,又率先透過網絡回答科學問題,是香港科普的先驅。 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曹宏威差不多40年前已現身電視以科學角度澄清謬誤,又率先透過網絡回答科學問題,是香港科普的先驅。 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

早在上世紀互聯網興起之前,生化學者曹宏威博士已頻頻出現在電視節目,以科學角度「打假」、「踢爆」,澄清謬誤,還原事實真相;到網絡世代初期,他又率先於個人網站開設「博士問答」欄目,回答網民科學問題,雖然曾引起惡搞,卻無損他成為藉網絡推動科普的先驅。雖然曹博士已退休16載,卻仍中氣十足,認為社會有太多「吹牛吹到離晒譜」的事情,希望大眾應充實科學知識,不停思考,才能看清社會上的真真假假。

「科普就是將科學普及出去」,在中文大學生化系任教多年的曹博士如此說道。他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笑言,為將科學知識推廣出去,自己曾於報章文藝副刊撰寫自創的「科意散文」文體,希望以簡單的數百字把科學意念寫出來。他曾把雪花比喻為人生,每一朵雪花的形成受許多因素影響,例如落下的速度、當時的濕度,「每一朵雪花均有生命的歷史與掙扎。」曹博士將雪花比喻為人生的同時,也將人生比喻為雪花,這大概就是科意散文的精妙之處吧!

織衣會打結 喻蛋白質也「打結」

蛋白質分子的長鏈條結構,在生化科普其中一個有趣問題,曹博士就以母親織毛衣會打結為比喻,向大眾講解「蛋白質也會『打結』」的情況。正如文學家、小說家創作源於生活;曹博士同樣認為,科學源於身邊事物,無論是雪花,還是毛衣,只要想推廣科學,這些都可以是信手拈來的題材。

為了將科學普及,他曾在中大辦過科普報章《攀登》,並寄往全港的中學。他秉持「有趣、有理」的理念,向各個學系徵稿,務求將複雜的科學知識用簡單的語言推廣出去,以收「科普」之效。

曹博士「篤信」科學,1979年他首次現身電視,以大學學者身份回應科學問題。而當他看見社會有「不科學」的現象,也勇於提出挑戰,他笑言,在上世紀90年代自己更是電視常客,談各式似是而非的UFO、外星人、特異功能的議題,最高峰時期「一日上三次電視」,讓其科學形象更為深入民心,包括1995年電視解剖外星人影片掀起熱潮,曹博士獲邀在節目中逐一揭示當中疑點。

他又曾成立「科學異相研究組」,多次揭穿自稱有特異功能人士的小把戲。近年曹博士則積極推廣「數獨」,希望幫助青少年自小建立數理邏輯思維,有助科學普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