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科普女神 愛情顧問

2018-12-31

梁嘉華《情感腦作怪》 想見心上人?科學有得解

科學界一直以男性為主導,但若論推動科普的熱情,女性其實絕不遜色。其中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講師梁嘉華就利用STEM@UST平台,化身科普KOL,推出《情感腦作怪》系列短片,從科學角度解釋情為何物?為何愛上一個人會「心思思」想見到對方?情侶間又該如何維繫感情?原來,這一切問題,都與腦中的分泌物相關,梁以「愛的科學」推廣有趣的生物學知識,可謂別開生面。

■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

不少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早已情竇初開,上到大學如果仍未有拖拍,男的被叫「單身狗」,女的已開始擔心自己會變「剩女」。可見愛情的題材,永遠有巿場,碰巧科大正推廣與科普相關的「STEM@UST」平台,而梁嘉華對腦神經有相當認識,於是靈機一動,實行粉墨登場,以「愛情×腦科學」元素去拍攝《情感腦作怪》系列短片,引起不少迴響。

梁嘉華除了透過拍攝短片傳播科學知識,自2011年起更在科大資優教育發展中心教授STEM課程,對象是中學生。

7年來,教過的中學生遍佈160間中學。

鼓勵學生養魚 接觸生命科學

讓中學生接觸生命科學,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他們對另一個生命負責。梁嘉華曾佈置一項任務,讓中學生去養魚,自製一個「生態球」,而任務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要讓魚死掉。

學生各自搜集資料、開會商討,紛紛自備魚缸,塑料的、玻璃的、寬口的、窄口的,「有學生拿了一公升大的塑料瓶,原以為可以把魚放進去,瓶子透明還便於觀察,把蓋子一擰就安安穩穩地拿回家。」但同學沒想到,能產生氧氣的海草等,沒辦法放進瓶子。

生態球要兼顧容器大小、海草的「供氧系統」,還要放其他的生物形成的「生態圈」,「若學生想要放小蝦進去,要思考魚會不會把蝦吃了,或反過來蝦把魚給吃了。」若瓶子裡長出了青苔,妨礙海草進行光合作用怎麼辦?「學生要自己思考,我不會特意告訴他們往瓶子裡面放一些螺,可以把青苔吃掉。」

「我們要打破死板的框框,科學從來都是跨學科的。」梁嘉華如此說道。「燈光的波長能否替代陽光的波長,屬於物理的範疇;海草如何進行光合作用,屬於生物範疇;而光合作用的物質傳遞則是化學範疇。」

她認為所謂的科普,不應局限在課堂或教室;真正的STEM,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師長應鼓勵孩子多觀察並參與「Decision making」的過程,「並非將所有東西都一股腦兒地灌滿到他們腦袋裡。」

談到香港的科研環境,梁嘉華指,「香港對男性的要求似乎更高一點,男生大學畢業後若一直進行研究,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有收穫,但他們又要考慮成家與金錢等因素,若打算結婚和生子,可能需要推遲家庭計劃。」反之,香港一般較接受女生慢慢發展事業,壓力較小。

憂研究礙懷孕 退火線做教育

本身在美國唸完「博士後」回港發展,她指很幸運能在科大找到講師一職。至於為何放棄研究工作,她坦言當年在實驗室埋首從事癌細胞研究,要接觸許多化學物質,擔心懷孕時受到影響,故選擇退下火線,投入科學教學工作。

眾所周知,理工科以男性為主,但科大生物科學部本科卻是女生稍多於男生,「生物科重視語文能力,要求多觀察、多論述,數字運算的部分較少。在涉及環境及動物保育的課題時,更需要開放心靈去感受世界,故女性反而有點優勢。」

梁嘉華指自己中學時已是「怪人」,是少數在大學選擇理科的女生。今日已為人師,「我會教學生,不要被傳統看法綑綁、被所謂的優勢和劣勢框住自己。我們都要活出自己舒服的模式,將Being different化為Being special。」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