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由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精密工程)兼副系主任容啟亮團隊負責的「相機指向系統」(見表),繼嫦三順利完成任務後,今次再獲國家採用,安裝在嫦四着陸器的頂端,肩負協助拍攝月球圖像,幫助控制中心指揮月球車的活動等重任。
「(系統)就安裝在着陸器的最高點,負責監察整個環境,一方面可透過旋轉拍攝月面全景,亦可憑其高度優勢了解更廣闊的地面狀況,為較矮的『玉兔二號』指引路向,以免掉落深坑」。由此可見,相機指向系統肩負了監測整項太空任務的關鍵部分,容啟亮強調在其設計上亦有下了不少苦功,以確保它能具備高強度重量輕、抵禦月背南極低溫、可靠性高等多項特質。
容啟亮表示系統設計大體與嫦三所用的類同,但亦要為月背低溫環境作針對性應對,在儀器表面作出不同塗層處理,以應對是次任務要求。
容啟亮又解釋指,系統具備高可靠性,一大原因在於採用機體一體化佈局,包括將所有電器部件,信號線和連接線都安裝在產品外殼內,以抵受嚴苛的太空環境。同時,為免出現腐蝕及生銹,其設計必須盡量減少組裝部件和接合點,因此早在設計階段已將許多部件合併為單一部件,而在加工生產時亦要將不必要的材料從單一固體材料中移除。
部件須強兼輕 加工鋁材輕如橙
凡此種種都令系統的製造過程變得極其複雜,有關部分理大工業中心負責,中心副總監譚惠民坦言任務是很艱巨,過程間要多花心思安裝及保護電線,他亦強調太空任務尤重「強度」與「輕量」兼得,在加工上最考工夫,「以一個鋁材造的部件為例,原材料為6.2公斤,大約比一包米還重一點;經過多重加工後,完成部分則為143克,重量與一隻橙相若」,當中過程是殊不容易。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衛炳江總結指,「相機指向系統」為嫦四任務中的重要部件,「假如系統無法轉動,就無辦法拍攝360度月圖,繼而亦會影響月球的指揮工作」,一旦有閃失將直接癱瘓整項太空任務,因此國家將此重任交託理大,證明了國家相信理大學者能力,也說明香港是有機會實際參與國家太空任務,寄語有「太空夢」的本港年輕人繼續努力,追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