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早前與一班「職場新鮮人」敘舊,話題總離不開大專畢業後如何適應工作世界、如何準備求職面試及如何規劃未來。席間有年輕人有感而發指,幸好她曾參加了新公司的「師友計劃」,從友師(mentor)身上學到不少「做人」知識,並順利在職場上實踐。
她的友師是一間跨國金融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經常與她分享自己如何透過不斷進修,從小職員晉升到管理人的真實故事,其中包括箇中辛酸、工作進修如何平衡、人事衝突與挑戰等。
這些勵志故事看似耳熟能詳,但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而言,實際的人生經驗相較學院派知識或許來得更重要。而這位友師又十分熱心,除既定師友計劃活動時間外,還抽私人時間與年輕人聯絡,以「長輩」身份勉勵她逆境自強,並協助她建立人際網絡。
青年:行少了冤枉路
對這位成長於低收入的家庭及缺乏資源的青年,這次師友計劃實實在在地成為她職涯上的機遇,令她「行少了冤枉路」,可謂終生受用。
近年,不少企業鼓勵員工成為師友,將自身職場故事與人生經驗跟年輕人分享,希望對他們有所啟發。筆者認同這種「走出校園」的學習模式,因學生可透過參考前輩故事,規劃職涯未來,亦可加強他們與不同年齡層或專業人士的溝通技巧。對企業而言,師友計劃有助他們了解現今年輕人的特性及專長。
師友計劃成功與否,全賴企業員工的熱誠與參與,願意去聆聽青年一些較幼稚、天馬行空的想法,不以批判的心態去論斷年輕人,更以開放態度與青年在規劃路途上同行成長。
年輕人如遇上好師友,亦應把握機會在對方身上學習,將他們的經驗化為成長養分,讓自己在職場茁壯成長。
如果各位年輕人希望對工作世界及對自我有多些認識,可參與女青生涯規劃服務隊(香港島及離島)的工作體驗及實習計劃,詳情將上載於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kywcaclap),歡迎大家報名參加。■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生涯規劃服務隊(香港島及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