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呆儺
今天的行程有些辛苦。
為了到沈從文當年登岸的浦市古鎮,鳳凰到吉首,吉首到瀘溪,再由瀘溪到浦市,接連轉了三次車。這一切,都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不過行程銜接還算順利。
三個小時車程從鳳凰到浦市,同一路程,沈從文84年前在這裡下船後,坐了兩天轎子才回到鳳凰家鄉。與之相比,知足吧。
快到浦市時,夕陽西下,橙色暖光投射到沅江平靜的水面,天上水中兩股金色交織在一起,彷彿告訴人們這條河、這個小鎮有着值得驕傲的過去。
鎮上街景破舊,晚上在一家排檔用餐,老闆娘問我為何到這裡?「我們這裡沒有什麼好玩的。」男主人一邊炒菜一邊插話說,我們這裡過去有72個寺廟、13個省級會館、45條巷弄、幾十個碼頭......現在很多都沒有了。
浦市當年借沅江水道成為交通樞紐,隨着鐵路和公路的擴展逐漸衰落,之後工程浩大的防汛工程、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使這個「湘西四大古鎮」之首,成為今天最為凋零的一個。
其實84年前沈從文就記述了這個「小南京」的轉運。他在給夫人張兆和的信中說:「廿日到的城市(浦市),可是個大地方,數十年前極有名,在市鎮對河是一個大廟,比北京碧雲寺還好看。地方山峰同人家皆雅致得很。那地方出肥人、出大豬、出紙、出鞭炮......但這個碼頭據說在數十年前更興旺,十幾年前我到那裡時已衰落了的。衰落的原因為的是河邊長了沙灘,不便停船,河道改了方向,商業也隨之蕭條了。」
既然輝煌已是過去,那麼我就不必為那些「新文物」而浪費時間,不如去江邊找隻順江而下的貨船,沿江尋找沈從文當年的足跡,雖然當年的「灘」、「潭」早已沉入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