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紡織商會 > 正文

產研學深度融合 香港工業再騰飛

2019-03-11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正式出台,各城市發揮自身優勢,分工協作,共同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灣區發展模式;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和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為香港製造業升級轉型開啟新時代。

《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在優勢領域探索「再工業化」,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機制、完善環境,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並要打造高水準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更得到點名支持。對此,我感到十分高興,可以感受到紡織業的發展受到國家的重視。

筆者多次提出,傳統行業也可以成為推動和應用高新科技的先驅,紡織業便是其中的表率。在最基本的生產材料方面,不斷推出嶄新的功能布料,防水、保暖、快乾等貼合各式實質用途,甚至是應用於傢俱等非服裝行業,或將布料與電子科技互聯,達致資訊化和數據化的效果。近期更有機構研發出回收海洋廢棄物及寶特瓶作為原料產製的海洋紗等。生產技術方面,不用水的無水染整技術和應用都已十分成熟,越來越多生產環節走向自動化、智能化。

《規劃綱要》中提出,在珠三角九市建設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為未來科研成果實現量產轉化,提供更便利的條件。這正是絕佳的契機,業界可以更主動、主導地尋找與自身發展相配合的創科項目,與生產相結合,打造一條完整的創新產業鏈,提升經濟成效。

《規劃綱要》中亦提到,支持粵港澳設立聯合創新專項資金,就重大科研項目開展合作,允許相關資金在大灣區跨境使用。基礎科研的資助已突破過河的限制,筆者希望,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亦可過河,爭取在大灣區設立分支機構,以及推動香港與大灣區內各城市共同設立一站式審批窗口,協助和協調港商善用各項支援政策。事實上,創新的科研成果,特別是生產及製造技術,需要走出實驗室、走進工廠,在廠房進一步測試和研究,才能達到量化應用。港商的生產基地早已遷離香港,若特區政府可以應放寬港商在內地或海外進行研發的支援限制,必定可以推動產研協作。

《規劃綱要》另一項聚焦工作,是粵港澳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依託港澳的海外商業網絡和海外運營經驗優勢,推動大灣區企業聯手走出去。對港商而言,與大灣區企業在東盟等「一帶一路」國家共建產業園區,無需再單打獨鬥,在基建配套、政策優惠、權益保護等各方面的好處不言而喻。「併船出海」,不但在於生產,更可帶動大灣區產品、設備、技術、標準、檢驗檢測認證和管理服務等走出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在零售方面,走上國際市場是國內品牌的必然趨勢,港商熟悉國際市場,可為之助力。我認為,特區政府應撥出資金,支持企業於海外工業園設廠,或提供軟貸款,實實在在幫助港商走出去,發揮香港在「一帶一路」的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香港作為其中一個中心城市,既要思考如何分享到發展的成果和紅利,亦要反思可以為推動大灣區建設作出的貢獻,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在國家發展的大格局下,通過與灣區內其他城市的合作,為國家發展更主動地提供一些服務和合作,如科技創新、高端製造、工業服務、生產性服務等。同時,香港工商界可以協助粵企開拓亞洲及海外的市場,充當大灣區與「一帶一路」之間橋樑,共同實現智能製造的世界潮流。■陳亨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