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賓府開放日期間,禮賓府內除了大批維持秩序的警員、工作人員及表演者外,亦有一班身穿紅衣的導賞員,他們基本上站在某指定地區,透過展板與平板電腦耐心地向遊人講解禮賓府的歷史與看點,堪稱無名英雄。原來他們都是來自古物古蹟辦事處組織的義工,每逢禮賓府開放日都會「坐鎮」府中,有擔任導賞員十多年的人表示,深深感受到遊人由從前只是看花、影相後便離去到現時會關注建築物本身的特色及其歷史背景,證明當初引入導賞員是成功。
「定點」介紹歷史重點
導賞員簡先生表示,他們昨日共有15至20人,並分成5組以「定點」方式向遊人介紹禮賓府的歷史與重點。
義工當中,有不少仍是學生,如遇有講外語的遊人,他們的作用便更大。簡先生解釋,自曾蔭權擔任行政長官年代開始,古蹟辦便組織義工於禮賓府開放日擔任導賞員,他自己也是首批導賞員之一。
至今十多年以來,他指禮賓府變化不大,「換主人(行政長官)時有少許改動很正常,但從來都無大變」,令他感到最大不同的是從前遊人進來,對禮賓府認識不多,「行個圈、睇下花,影完相」便走,如今會關注建築物本身的特色及其歷史背景,又例如向他們講講當年港督府(禮賓府前身)的故事,令遊人更深刻。
他續說,從前曾研究過是否可派導賞員帶着小隊一起遊覽禮賓府,但基於安全問題決定依舊以「定點」方式介紹,「雖然不會帶他們行,但會告訴他們往前走的路線會看到什麼、有什麼重點等。」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