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祖國觀星「天眼」 港人都用得

2019-03-21
■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代表團與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簽署諒解備忘錄。 港大提供圖片■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代表團與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簽署諒解備忘錄。 港大提供圖片

港大與NAOC簽備忘錄 研究員可申用任何一款望遠鏡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浩瀚太空勾起人類對探索知識的好奇,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科研人員將可更全面直接地參與其中。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代表團本月初訪問北京,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NAOC)確認並簽署了重要諒解備忘錄,包括首次開放所有內地地面天文設施予香港的天文學者使用。香港約60名天文學者及研究人員今後可申請使用國家天文台任何一款望遠鏡,推動香港太空科研步入新階段。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旗下設有多項頂級觀測設施,包括位於貴州、全球最大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新疆的暗能量探測「天籟」項目,以及南極大陸崑崙站的巡天望遠鏡等(見表)。

港天文學家跨院校合作

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代表團由總監Quentin Parker率領,在訪京的其中一站抵達中科院國家天文台,代表整個香港天文學界進行洽談,成功確認並簽署了籌備近一年的諒解備忘錄。

透過是次備忘錄,今後本港大學的天文學者及研究人員將可與內地其他學者看齊,同樣可以申請使用國家天文台任何一款望遠鏡作研究之用,具深遠影響及重大戰略意義。

受惠的本港科研人員約有60人,包括來自港大、科技大學、中文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和研究生,其中約25人來自港大。

港大表示,是次洽談展示了香港天文學家跨院校的開放式合作,對香港科學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

推灣區發展 成就科研發展

Parker強調,近年內地在太空科學相關領域正投入大量資源及進行大規模發展,令本港和港大參與相關科學和工程合作的機會亦相繼提升,是推動及提升科研發展的絕好時機,「時機十分重要!現時正值內地與香港、澳門廣泛合作,推動大灣區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不能低估這點的重要性。我們的外訪不但鞏固了現有舉措,並獲得了其他絕佳的機會,收穫非常豐厚。」

港大亦獲國家天文台邀請成為其領導的「國際三十米望遠鏡」(TMT)項目成員,該團隊的中國成員所負責的有不少是國家旗艦科學項目。

就暫定於今年10月發射、香港首個科研衛星「南京大學-香港大學一號」,代表團亦到訪了負責製造衛星的北京空間力學與電力研究所(BISME),並與研究所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訪京後,代表團到達上海,與當地政府官員及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SAST)洽談合作。

港大為SAST領導的空間科學聯合創新中心(JICSS)成員,並會和加入中心的17所頂尖內地學府合作,期望未來能一同領導國家的空間科學衛星任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