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練內功善借外力 港媒應作灣區傳播擔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萍 廣州報道)隨着粵港澳合作的不斷深入及大灣區與海外市場全面對接,大灣區將愈發受到海外社會的關注。與會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的《中國日報》(香港版)副總編輯宋平建議,三地英文媒體應合力向海外講好灣區故事。香港點心衛視董事兼行政總裁司徒傑亦表示,港媒應擔當起傳播灣區融合發展的使命。
在剛結束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上,逾百家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媒體吹響了「媒連粵港澳、融通大灣區」的集結號,並發出「傳播好大灣區聲音、講好大灣區故事」的共同倡議。不少與會的媒體人表示,大灣區的發展成果和探索實踐不僅為三地媒體深入融合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合作空間,也將為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提供關鍵助益。
創新傳播形式 搶佔海外「陣地」
《中國日報》(香港版)副總編輯宋平稱,粵港澳媒體要不斷創新傳播形式,並應盡快形成媒體「矩陣」,以快速和深度的媒體融合搶佔海外傳播新陣地。
在新互聯網革命和融合發展的浪潮中,業界普遍認為,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媒體歷史性地第一次同發達國家媒體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而想要傳播「中國好聲音」,宋平建議,在海外傳播中,媒體不但要苦練「內功」,還要善於借用「外力」,形成傳播合力。
倡集結英文網 觸及海外受眾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新事物,且涵納多元文化價值和兩文三語,為了讓海外受眾能夠便捷直接地了解大灣區,建議盡快形成大灣區英文網站矩陣,在傳播過程中各家『擰成一股繩』,把大灣區自己的『信息書籍』放入國際(海外)信息傳播這個『海量信息圖書館』中。」宋平說。
此外,宋平提議香港媒體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發揮更大的作用。
「大灣區要做好,媒體要先行,其中香港媒體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我很高興見到這次峰會有很多香港媒體參與,港媒們主動的議題設置可以增進粵港澳三地間的互相了解,加速三地的融合。」宋平說。
常常往來於粵港兩地的香港點心衛視董事兼行政總裁司徒傑對大灣區建設的新變化有着切身的感受。「現在從香港來廣州,隨時可以說走就走;隨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三地的聯通融合發展已日漸深入。」
據司徒傑介紹,點心衛視曾策劃讓粵港澳三地的主持人輪轉到不同的地方深入體驗當地的生活,以更好地展現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的新氣象。「作為香港媒體,我們應該擔當起將粵港澳大灣區的新發展展現出來的使命,講好灣區的新發展為三地居民提供哪些新選擇的故事,擔當好灣區融合發展傳播者的角色。」
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的開通拉近了粵港澳三地的距離,也加速了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步伐。對此,司徒傑表示:「現在和以前比起來,交通往來選擇不僅更豐富,而且時間也縮短了不少。非常有幸能見證大灣區的成長,此次活動集結多地媒體,令我十分震撼,這裡就是充滿活力的未來。」
媒體建言(部分)
■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范以錦:粵港澳媒體可推廣複製「準記者訓練營」的模式,共同培養媒體青年人才
■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總編輯趙隨意:媒體應該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多個方面的文化對接工作,讓文化與藝術對接,充分發揮藝術交流的作用
■ 澳門蓮花衛視台長李自松:大灣區青少年教育應更重視人文精神培養,應以開展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為載體,引導青少年共同領會國家發展戰略,認識大灣區概念,傳遞大灣區青年「正能量」
■ 鳳凰衛視資訊台執行總編輯呂寧思:大灣區不僅要有硬實力,還應打造軟實力,在生活觀、價值觀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建立多元包容而擁有獨特個性稟賦的人文生態
■ 香港《商報》社長、香港《經濟導報》社長、深圳報業集團社長陳寅:大灣區媒體要合力相通,在內容上要以民心所向、國家所定為方向,塑造國家立場、家國情懷和各自特色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