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旭昆眼裡,可以把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看作是貿易保守主義和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的博弈,如果雙方都不打算讓步,這或許會成為一段時間內的常態化表現,甚至有可能還會延伸到其他領域。「為此,民營企業需要做好長期準備,一方面不能過分依賴美國市場,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計把產品質量做上去。」
「美國市場的確很大,但如果把全部雞蛋都放在美國這個籃子的話,必定會有不確定性。」張旭昆建議,要把市場向東南亞、非洲等地區轉移。「儘管時間會長一些,過程會慢一些甚至痛苦一些,但是必須要去做。即便有一天中美貿易『停戰』回歸正常,中國出口市場多元化、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穩外貿的各種措施也不會停下腳步。」
香港文匯報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今年以來,中國在鞏固歐盟、美國、日本等傳統市場的同時,對東盟、巴西、印度、南非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中國的出口市場更加多元化,因此中國製造也要隨着轉型升級,為產品添加科技和技術含量,培育和打造國際貿易競爭的新優勢。」張旭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