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二期的箱包區,香港文匯報記者看到幾位非洲採購商正在三能箱包裡挑選保溫包。「中美貿易摩擦對我的影響並不大,因為我們是專業做保溫包的,手裡握着幾項專利,一般的箱包企業做不過我們。而且我們的採購商來自世界各地,現在也開發了適合內銷的款式,力爭把國內市場也做起來。」店主謝雪峰一邊招呼客人,一邊陪香港文匯報記者聊天。
從謝雪峰這裡,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一個香港商人的故事。這位香港朋友與謝雪峰一樣,做的是箱包生意,主要出口美國的沃爾瑪超市。「沃爾瑪對採購商的要求,就是低價低價再低價,它不管你原材料是否上漲,反正每年給它的價格必須與去年持平甚至下降。」因此,隨着中國人工成本的不斷增加,兩年前,這位香港朋友決定在越南投資2億美元,建起了一座箱包製造工廠。
「一邊死命壓價,另一邊沃爾瑪對商品供應商的生產要求卻非常高,不僅對員工數量、機器數量有要求,對員工的工作時長、工廠的環保情況均有嚴格的指標,且常常會突擊抽查。」謝雪峰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她的朋友的工廠就被突擊抽查了好幾回,還因為讓員工加班趕工被罰了款。
「如果嚴格按照沃爾瑪的指標做,基本上一個貨櫃都賺不到100美元,但是不按照它的指標做,萬一被沃爾瑪剔除出供應商名單,這麼大的工廠一下子也找不到新的合作夥伴,停一天工就是十幾萬美元的損失,銀行也會將貸款收回,資金鏈萬一斷裂也是一個死。」
「現在我的朋友很羨慕我,因為很早以前我就將主要出口的方向轉成了非洲和東南亞,針對國內消費者也設計了不少新的款式專供天貓等電商平台,現在反而『船小好調頭』。」謝雪峰笑着說,她朋友如今常常跟她吐槽「跟美國做生意好似做慈善,遠不如國內市場有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