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莊程敏) 隨着兩地新經濟公司相繼上市,香港與內地的股市互聯互通亦將進一步擴寬至納入相關股份標的,預料兩地的投資者,很快也可以互相投資對方的新經濟股。
為加強新經濟產業競爭力,繼香港去年實施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容許「同股不同權」架構及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後,內地科創板最快下月亦會有首批公司掛牌。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提到,期望允許國際投資者通過滬港通參與科創板,使其更加市場化和國際化,例如將科創板納入滬股通範疇,即本港投資者亦有機會可以買賣。
中證監早前宣佈,准許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私募基金等投資機構參與科創板買賣,港人亦可透過基金或信託基金參與。
不同權股有望下月納港股通
至於本港去年生效的同股不同權(WVR)上市新制,小米集團(1810)為本港首家W股,於去年7月9日掛牌,上市當日已獲快速機制納入恒生大中型股綜合指數成分股,但滬深交易所在數日後突宣佈以「市場未熟悉同股不同權公司」為由,令小米未能成功納入「港股通」。
不過,李小加於今年3月則提到,W股公司有望在今年7月開始,可納入港股通交易名單,相信在數周內可以推出相關細節,意味內地投資者亦能買入小米及美團點評(3690)兩隻W股。他亦指,除了WVR企業,仍與中證監探討是否可以納入國際公司及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
另外,內地科創板的上市要求,是申請者的市值最低10億元(人民幣,下同),若企業以同股不同權在科創板上市,必須符合市值最少100億元,或市值最少50億元,並於最近一年營收最少5億元的要求。這相比本港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前一年的收入必須高於10億港元的要求為低。
港優勢或招徠科創板股上市
有分析師擔心會搶香港「生意」,不過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則認為,港股具有流通量大,而且有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的優勢,即使已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日後亦有機會再到香港進行兩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