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對於國家逐步退出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招商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汪劉勝表示,國家取消地方補貼和明年底全面退出補貼政策,意在讓新能源汽車向市場化過渡,此舉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以及消費者購車積極性,各大汽車廠商將會加大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創新,在續航里程、規模生產和產業鏈等方面做文章,以降低成本和給予一些讓利的方式,力爭吸引消費者。
產品需提高性價比
汪劉勝認為,隨着國家環保政策繼續推進,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成必然趨勢,傳統燃油汽車將日漸式微,消費者購車理念也將會適當轉變,他們將青睞續航里程長、性價比高的新能源汽車。
汽車分析師鍾師表示,此次補貼退坡對車商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尤其是對於那些衝着補貼去的車企壓力更大。意味着車企的電動車產品必須要完全靠市場競爭力來實現盈利。
汽車分析師任萬付稱,從整體來看,儘管整車補貼下降幅度大,但相較之前過細的檔位劃分,兩個檔位給企業更多的自由。他認為,新能源汽車應該通過規模化發展,或是通過加強配套設施的建設,彌補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車續航里程的短板,增加新能源車的出行範圍和使用頻率,這樣其使用成本低的優勢才會凸顯出來。相較於傳統車差價不大,新能源車低廉的使用成本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積極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