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寫戲,最難的是結尾,最有味道的也是結尾,結得漂亮給人無限回味,結得愚拙令全劇失色。我重視結尾,我的劇結尾都有一個尾聲,力求深遠悠長、耐人尋味,戲雖然結束,味道依然。
我與穆凡中老先生一見如故,也是因為戲。他特別喜歡我用話劇《德齡與慈禧》改寫的京劇,囑他的女兒穆欣欣小姐撰寫評論文章,題目是《狐步舞:傳統和現代之間 觀京劇「曙色紫禁城」》,穆小姐的文筆好,思路別致。
她寫道,京劇名角袁慧琴塑造的「這一個」慈禧,屬於跨行當表演。老旦應工,卻不追求老態龍鍾的形似,而是一個神采奕奕的慈禧,努力在氣質上貼近人物,在表演上融入青衣行當的手眼身法步,沒有太多刻意為之的痕跡,而是根據劇情的需要,努力做到「技」為「戲」用。與榮祿深宮會見的一場可謂戲魂,留下深刻印象。她也提出意見:按戲曲的規律,見慈禧之前,榮祿應該有一段唱,抒發他的兩難之境,既為國家前途擔憂,又因為要見慈禧既驚且喜的忐忑心情。唱完之後,再接目前的這場談情戲,不致使人物情緒太跳脫。而目前不是戲曲手段,戲曲更注重人物情緒的抒發和連貫。
看文章的時候我就想,穆欣欣一定是和穆凡中老先生在家中一起研討我的劇本,暖燈融融,父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心聲,有爭論有融合,才會提出如此「內行」的意見。原來,穆先生一生只擇一事,就是戲,一家人的精神食糧就是聽戲、唱戲,穆先生幼年就看戲,會拉胡琴、彈月琴,也曾粉墨登場,和夫人也是因戲結緣,上天見憐,賜他有一個從事文學藝術的傑出小女兒繼承衣缽。前幾年穆欣欣寫了京劇《鏡海魂》劇本,這是澳門少有的原創戲曲劇本,演出很是成功,穆老先生一定特別欣慰。
幾天前,我和欣欣通微信,她說,家父愛戲一生,最讓人想不到的是,他為自己「編劇」設計了一個不落俗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尾聲」:遠行的前一天晚上,出席文化界的聚會,跟很多朋友見了面、告了別,第二天一早在家中平靜離去。她說:「我不由想起了你曾經說過的尾聲。」
尾聲,是京劇傳統戲的收尾音樂,那種無奈悠長,綿延不斷,最後落在一個半音上戛然而止。就像愛戲的穆先生的一生,結束在這樣一個「半音」上,欲說還休,餘韻無窮,不圓滿中的圓滿,漂亮收科,更讓所有相識他的人,回味不盡,懷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