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常常看到塑膠氾濫的新聞,就會設法想注重環保及自然。
日常外膳多自備樽和盒子,可以節省不少。近期開始買一大包茶葉(我喜歡博士茶、普洱,太太喜歡香茅茶),可以少買樽裝飲品,也少有茶包。我用有茶隔的保溫壺,太太在公司喜歡用透明茶壺,外出的話我們就放涼再放入膠樽。現在也有不少環保飲管賣,一家每人一支,出街時自己放到飲品裡。
外出買東西盡量帶不袗或膠盒,其實很多餐廳也習慣了,無論是買炒飯還是格仔餅,溫公齋還是豯瘣鷃憛A什麼也可盛。店員頂多也是猶疑半秒,有時分量會多了或少了,我們也不太在意。
紙巾濫用太多,我父母輩很喜歡用手巾,現在男女也少用,只是孩子用來抹汗。我們習慣了,擦鼻和擦嘴也用,四周也是洗水間,隨時可以沖洗,用盒子袋好就夠衛生。孩子小時候用的紗巾,我們全都留荂A大人也用。
另外,就是多支持有機本土出品,也找有可化解包裝,由清潔劑至食物,以少製造垃圾為主。清潔劑用可分解的,對皮膚和呼吸道也好;食物選本土的,節省點郵寄,也免卻大量防腐劑問題。
親友談過,有機食物的價錢雖然昂貴,但除了對自己健康較好,也要支持有心人,堅持不用化學物,雖說未必聲稱有機就是有機,但口碑好不好,總有方法找到。與其有時捐錢到慈善機構,倒不如直接支持良心製造商,這也是行善方法之一--這樣去想,就不會嫌貴了。
太太現在只買二手衣服和鞋,網上平台有不少選擇,但盡量少選快遞,因為包裝很多。不少非牟利團體也有二手店,例如聖約翰座堂二手貨品、聖雅各福群會和救世軍等等。
另外,我們知道很多人想我們郵寄自製的薑油,但實在包裝太多,希望大家明白。如果方便的話,歡迎留意我們的自取詳情,也可以提出節省包裝的方法,謝謝﹗(可留意「素人父母」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