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鳳平
小時候,我常問媽媽:「媽媽,您認為什麼東西最好吃?」媽媽親切地說:「孩子,麵疙瘩最好吃。咱是從饑荒裡走過來的人,不奢望、也奢望不到白米飯,只盼望茼酗@碗筋道的麵疙瘩吃,這種食物,有日光的味道在碗裡。麵疙瘩是用麥子碾成粉,然後再攥成的『小拳頭』呀。一碗麵疙瘩湯,由許許多多有力量、有滋味的日子連綴在一起。」真的,小小的麵疙瘩,只要你細心體會,才可感覺到它的魅力。
記得姥姥是一個纏足的小腳女人,幼時寒假我常和媽媽去姥姥家吃炒麵疙瘩。「平兒,今天中午姥姥給你炒疙瘩,行不?」我害羞地笑荂A心想姥姥對我真好。姥姥做飯真講究,篩麵、和麵、洗菜、配置調料,一點兒也不含糊。其實那時候的炒疙瘩,白麵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是精玉米麵。要把普通玉米麵過兩遍細絹籮,才得到精玉米麵,最後加一些榆皮麵,這種混合麵做出來的炒疙瘩口感滑潤、筋道。
篩玉米麵時,姥姥不停地搖茞虒h籮,粗一些的玉米麵像繞甯P轉圈兒跑的群星,而被籮下去的麵粉真就疑是銀河落九天了啊!我看姥姥的額頭,滲茪@層細密的汗滴。我上前給她擦,姥姥笑蚋I頭,然後把篩好的細玉米麵和白麵放進瓷盆,摻上少許榆皮麵,用滾燙的熱水澆在上面,就用筷子不停地攪拌荂A柔軟的麵團兒就被和成了。
讓軟麵團變硬才是真功夫,只見姥姥從盆中取出軟麵團,開始在麵板上摔打,開始還黏手,而後泛茈澤,最後變成有楞有角、結結實實的麵胚,姥姥笑荂G「好了,好了!」母親把麵胚切成1厘米見方的劑子塊兒,再把它們放入撒有少量白麵的簸箕裡滾幾個來回,麵疙瘩便細膩滋潤起來。
我幫媽媽把灶裡的火生起來,姥姥聽見沸水翻滾聲音,把簸箕裡的麵疙瘩徐徐下到鍋裡,然後就用勺子順蚆褌鉿E動,一為防止黏鍋,二使它們受熱均勻。隨茪繻y的轉動和氣泡的鼓湧,一個個油嫩、亮白的麵疙瘩漸漸浮出了水面。等麵疙瘩完全煮熟,姥姥把它們撈入清水盆中過水。這時,媽媽將準備好的土豆丁、洋b塊兒、胡蘿蔔丁放入鍋裡焯熟。
最後的炒疙瘩工序由姥姥來掌勺,她將鍋清理一新,燒熱後加油放b花,再倒入焯好的蔬菜,加醬油和水翻炒,幾分鐘後把過水麵疙瘩放入,最後放薑絲、蒜泥、南瓜丁翻炒,撒鹽出鍋。
炒疙瘩出鍋後,媽媽又在上面淋幾滴香油。香油雖不多,卻在熱氣中散發出溫馨的氣息。回味小時候的炒疙瘩,只是幾種簡單食材,吃起來卻有喜慶滿足的感覺。現在除了胡蘿蔔、黃瓜、蒜苗之外,還可加各種肉丁、蘑菇、蝦仁等等,但當年姥姥炒疙瘩的奇妙味道卻揮之不去。
而今,姥姥已過世多年,每每想起她的炒疙瘩,我就淚流滿面。中年的我明白炒疙瘩裡蘊藏的鄉情。考據起來,家鄉的炒疙瘩可能是北京傳過來的。我們這裡距北京不足五百里地,昔日的北京小吃--炒疙瘩很有名。後來,吃過幾次地道的老北京炒疙瘩,才更深一層懂得麵疙瘩裡的學問。麵疙瘩的熱煮、冷浸和爆炒,幾番折騰下來,達到了歷練與洗禮。麵疙瘩與熱水、涼水、熱油、青菜的一次次擁抱、一次次訣別,冷臉、熱氣、清雅、爆烈,一點點被揉爛,再用心思和工藝一點點拼合。
當炒疙瘩被人記念時,我相信,它也真實地感到了自己平凡中的偉大。正如母親所說,麵疙瘩是天底下最好吃的東西;而當我吃炒北京麵疙瘩時,已能吃出老北京的微笑、甜蜜與憂傷,甚至能吃出對幸福生活的某種頓悟。民國初年,北京宣武區虎坊橋有一家叫廣福館的麵食舖。有一天,經營館子的穆姓母女倆和了十斤麵,結果賣了一天,臨關門還剩下五六斤。母女倆發愁剩麵怎麼處置,忽想到一個主意:把剩下的麵胚子拿過來重揉,然後揪成比疙瘩骰子略大的小疙瘩,下到開水鍋中煮熟,撈出後攤在陰涼處。當晚,母女倆就用這些熟麵疙瘩,加了些青菜炒茼Y,沒想到--口味特別好。她們邊吃邊商量,決定在原經營品種的基礎上,再添上這道新的麵食,起名叫「炒疙瘩」。
第二天,因「炒疙瘩」味道香鮮、價格便宜,新老主顧都來爭相品嚐。五六斤麵疙瘩,不一會兒就賣光了。後母女倆又將配料進行改進,使炒疙瘩名聲大振。前門外李紗帽胡同(現大力胡同)「恩元居」,也仿照廣福館的製法出售炒疙瘩。恩元居的經營者是河北河間的馬東海兄弟倆,北京炒疙瘩經恩元居逐步改進,更加精美好吃了。
現在的老北京炒疙瘩色澤深黃,配上綠葉鮮菜,黃綠相映生輝,食之綿軟柔韌,愈嚼愈香。製作過程中,麵疙瘩煮、炒兼用。配料中的蔬菜,選用各季的時令蔬菜,因蔬菜變幻多樣,炒疙瘩滋味醇香,視覺上更顯淡雅美觀。
老北京炒疙瘩的具體做法是,先把麵粉加水和成較硬的麵團,後切成比黃豆粒略大幾倍的圓疙瘩,放入沸水鍋內煮,同時用鐵鏟貼鍋底順一個方向慢慢攪動,每隔1到2分鐘攪一次,防止疙瘩沉底燒糊。攪動時,把黏在一起的疙瘩撥散,開鍋後再煮3到5分鐘,當疙瘩全部浮起,用大漏勺接出,放入涼水盆裡浸泡少時。炒前撈出瀝乾。
然後,再將牛肉切末與三種不同顏色的時鮮青菜配好。把牛肉切末下炒鍋,炒約30秒鐘;加醬油、醋、鹽,後加煮熟的疙瘩再炒;最後加入備好的時鮮青菜,加適量湯水,約炒30秒至1分鐘,待醬油等水分全浸入疙瘩即成。出鍋前,老北京炒疙瘩要放點兒大蒜片,跟麵疙瘩一樣大小。
老北京炒疙瘩的特點是滑爽可口、顏色喜人。油菜、菠菜、黃瓜是綠色主演;胡蘿蔔、黃豆芽、南瓜、紅椒是黃紅搭檔;洋b、b白、山藥是白色小調;木耳、紫菜是黑色幽默。如此漂亮、富有生機的配菜選項,怎能不催人食慾?很多老北京,小時候很愛吃炒麵疙瘩。他們常懷念舊之心,自己動手調麵、切菜,做一盤淳樸的炒疙瘩或一碗筋道的疙瘩湯。今日的老北京炒疙瘩,那小小麵疙瘩富有嚼勁兒,牛肉肉質細嫩,蔬菜、乾貨營養有機組配;吃時,真能感覺到人天合作之妙。尤其是麵疙瘩的「百煉成鋼」與蔬菜「剛剛炒倒」,相映成趣、相輔相成,令人過目不忘。於是,小時垂涎欲滴之美好,在嘴裡就開始婉轉歌唱了。
老北京炒疙瘩的妙處,是對「麵-肉-蔬」合璧的淡定從容。它讓我進一步感受到老北京小吃的美食深度與營養涵蓋。老北京炒疙瘩,真可謂絲絲扣扣總關情,斤斤厘厘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