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英雄化」輕生者 港人抑鬱暴升

2019-07-12
■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副教授張鰫v(左)、院長梁卓偉(中)、公共衛生學院臨床助理教授倪宇軒共同發表研究。 大公文匯傳媒記者 攝■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副教授張鰫v(左)、院長梁卓偉(中)、公共衛生學院臨床助理教授倪宇軒共同發表研究。 大公文匯傳媒記者 攝

港大調查揭想死比率增 「社會事故」損精神健康達疫症程度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鍾立)反對派為撕裂社會、遂其政治目的,不擇手段地將部分輕生者「英雄化」為甘願犧牲的「義士」,對社會造成的禍害甚至比2014年違法「佔中」更深。香港大學醫學院昨日發佈一項歷時10年的調查顯示,香港疑似患有抑鬱症的患病率從2014年「佔中」期間的5.3%升至近日的9.1%,同期有自殺念頭的比率亦從3.6%增至4.6%,甚至有被低估的可能。港大醫學院院長、公共衛生醫學講座教授梁卓偉指出,從流行病學而言,如今已是「精神健康因嚴重社會事故引起的疫症」,最大憂慮是未知有關趨勢是剛開始,還是已經「到頂」。

由梁卓偉領導的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愛+人」研究團隊從2009年開始進行為期10年的研究,並以隊列追蹤方式於大型社會活動發生前後合共8次透過電話或家訪,了解港人患有抑鬱症及有自殺傾向的比率,並於上月22日至本月7日期間成功訪問了1,269名成人。

較「佔中」期大幅上升

研究團隊使用病人健康問卷-9(PHQ-9 )評估受訪者過去兩周內的抑鬱徵狀和自殺意念,結果顯示疑似患有抑鬱症的患病率從2011年至2014年間的1.3%,升至「佔中」期間的5.3%,再升至目前的9.1%。

至於潛在的自殺想法比率亦由2011年至2014年間的1.1%,升至「佔中」期間的3.6%及最近的4.6%。團隊補充,由於患有嚴重抑鬱症或有自殺想法者可能更難與人接觸,因此數字有被低估的可能。

團隊指出,無論受訪者有否參與6月9日、16日或七一遊行,是否支持修訂《逃犯條例》,都不太影響疑似患抑鬱症的機會,顯示患病率的增加可能與更廣泛的、社群範圍內的「溢出效應」(指事件的發展帶動其他方面的事態發展)有關。

梁卓偉指出,選擇在這個時間公佈研究結果,是由於疑似抑鬱徵狀的上升比率令人擔憂,亦看不到衝突事件何時完結。從流行病學而言,如今已是「精神健康因嚴重社會事故引起的疫症」,分別是疾病尚有藥物可服用,現時則未必有有效疫苗或藥物解決問題。

他強調,自己只是以科學家及醫生的身份向公眾交代研究結果,且無法明確推斷社會事件與精神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

建議適時聆聽青年聲音

研究團隊建議醫護專業人員在重大社會事件發生期間以至事件結束後的一段長時間,對民眾所受到的精神健康影響保持高度警惕,包括潛在的社群「溢出效應」。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要適時認真聆聽年輕人的聲音,同時也要對年紀較大、教育程度較低、經濟狀況較差的群組的精神困擾保持警覺。

根據「佔中」前的研究結果,研究團隊提醒大眾在重大社會事件期間和之後,要避免對新聞和社交媒體長期沉思。團隊指如能獲得適當和充分的社交支持、減低家庭及社會裡的政治衝突,可減輕對精神健康的影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