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西方鼓吹「顏色革命」 中東承受惡果

2019-07-23

社會撕裂 暴力不斷 經濟插水

阿拉伯世界2011年爆發連串反政府示威,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政府先後倒台,被稱為「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之春」期間,西方國家極力鼓吹中東套用西方民主政制,然而大多數國家事後反而出現社會撕裂加劇、暴力事件不斷、經濟插水等亂象,也門和敘利亞等地內戰更持續至今。

「阿拉伯之春」源於2010年底,突尼斯小販布瓦齊齊自焚抗議警察驅趕,此後演變成全國示威,總統本.阿里翌年1月倒台。多個伊斯蘭國家幾乎在同一時間,亦出現反對強人統治的示威,歐美國家此時不斷為示威者搖旗吶喊,例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便曾公開要求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以及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下台,北約亦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阻止卡扎菲政府空襲反對派武裝,成為卡扎菲最後倒台的原因之一。

不過當多個阿拉伯國家真的變天後,各國卻馬上陷入內亂。埃及在2012年舉行首次民主選舉,穆斯林兄弟會的穆爾西上台執政,但穆爾西鼓吹尊崇伊斯蘭教,加劇國內宗教矛盾,加上施政不得人心,當地隨即再出現大規模示威。埃及軍方2013年發動政變,推翻穆爾西政府,但當地經濟此後仍沒改善,2016年埃及鎊更被迫貶值五成。

突尼斯是「阿拉伯之春」國家中相對和平的一個,獲西方大力吹捧為成功個案,但其實當地民生過去數年持續未見改善,失業率維持在15%以上高位,2015年更發生兩次嚴重恐怖襲擊,導致旅遊業大受打擊。突尼斯第納爾在過去兩年已累積貶值兩成多。

利比亞內戰 求助西方被拒

至於利比亞和也門的命運則更悲慘,利比亞反對派武裝分子在2011年8月,攻陷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同年10月更被殺,當地翌年7月舉行民主選舉。然而利比亞新政府根本無力管治,地方武裝勢力持續壯大,當局向西方求助,卻不得要領,導致利比亞內戰至今,的黎波里近月更被圍困。

也門方面,該國2011年1月爆發示威後,總統薩利赫同年11月倒台,當地翌年舉行總統選舉,但無法擺平亂局,內戰更愈演愈烈。現時也門淪為沙特阿拉伯與伊朗的代理人戰場,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與沙特支持的政府軍激烈交火,受害的只有平民。

世界銀行非洲區副行長加尼姆曾直言,中東地區民主體制不健全,根本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變成民主運作良好、可改善人民生活的國家。西方當初為「阿拉伯之春」吶喊助威,各國變天後卻只換來動盪惡果,慘況值得深思。 ■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