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內地無人駕駛 有望2年後商業化

2019-09-07
■上海和廣州在相關配套和平台搭建投入較大。圖為廣州第001號自動駕駛路測牌照車。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上海和廣州在相關配套和平台搭建投入較大。圖為廣州第001號自動駕駛路測牌照車。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IMCA第十六屆國際論壇2019中國智能汽車技術大會昨在廣州召開,來自國內外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專家學者、技術研發骨幹及企業代表1,000多人與會,圍繞中國智能汽車產業展開技術層面探討和交流。與會專家表示,近兩年內地對汽車網聯及無人駕駛投入很大,已有近10個城市發放道路測試牌照。其中,上海和廣州在相關配套和平台搭建投入較大,有望2年後正式實現無人駕駛載客商業化。

本次大會以 「加速智能技術發展,共創汽車產業新高度」為主題,與會嘉賓深入探討汽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開發領域整車製造前沿新技術、零部件關鍵技術、先進生產工藝與設備以及相關配套產品等測試測量系統,以促進汽車產業的智能化、網聯化,優化汽車製造業全流程,共建智能互聯汽車生態圈。

上海廣州料率先落地

廣東省儀器儀錶學會袁鴻表示,當前,中國汽車工業強勢崛起,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廣東亦已穩居全國汽車產業第一大省地位,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化正面臨重大機遇。如何充分把握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趨勢,着力構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新格局,驅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顯得至關重要。

在備受關注的無人駕駛商業化方面,國內已至少有7個城市發放道路測試牌照。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蘇州汽車研究院副院長鄭四發表示,在平台搭建和政府資源投入方面,同為全國重要汽車生產重要基地的上海和廣州走在全國前列。「包括出台相關政策、開放道路的無人駕駛測試等,上海和廣州都有自己的模式。」

相關法規制定迫切

他預計,最快2年左右,上海和廣州有望率先實現無人駕駛載客的商業化。「當然,這種商業化應是在城市一個或幾個區域試點。同時,車輛會有隨車司機,實現完全的『無人』自動駕駛,還為時尚早。」

在此之前,有關無人駕駛法律法規的制定出台,顯得十分迫切。「全國性細則應該沒有這麼快出台,也不現實,相信會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圍繞無人駕駛的道路規則、安全保障、事故責任主體出台辦法。」

廣東省汽車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羅忠寧告訴記者,無人駕駛上路,如何應對各種道路及突發狀況場景,是當前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技術問題。目前,各大車企聯合互聯網平台,正在加緊開展相關測試數據收集及場景應對模式演練。「比如騰訊、廣汽等聯合推出的網約車平台『如祺出行』,在開展網約服務的過程中,會收集各種車輛行駛場景的數據信息,為今後推出無人駕駛車輛服務做準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