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一周時事聚焦 > 正文

【通識把脈】自行探究學習 互動提升效能

2019-09-16

高中通識教育科已推行10年,相信對於大部分老師和學生,這一科目已有一定概念和認識。在學習上,老師亦多用結合包括「直接教授法」及「探究學習法」等多元的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培養學生對自主學習的習慣。不過,在學習評估上,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評估學生學有所得?學生在課業和測考成績,又有多大程度能夠反映他們在各方面包括九種共通能力的培養?

與其他科目比較,通識科相對較易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作為議題,以「探究學習法」來說,除了有助學生建構學習知識外,亦有助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即「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 / 明辨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習能力」。

例如以現今香港青少年飲酒情況為題,由於學生對該議題或多或少有一定認識,在開始課堂教學前,老師可利用自主學習,在網上教學平台發放相關的資訊,讓學生自行觀看及完成預習工作紙,以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由於每位學生能力各有不同,未必所有學生都能準確及清楚回應預習題目,老師可盡量發掘學生長處,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加以肯定,協助學生提高對自我學習的效能感。

在課堂發展上,由於互動次數愈多,學習效果愈大(Cohen et al,1989),所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往往較「直接教授法」更容易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和培養共通能力。在課堂上,每組學生設有共同的學習目標,老師能夠按照不同學生的特質和差異(如學習動機、能力、學習風格、成熟程度等),獲委派不同的角色,如主席、記錄員、匯報員等,不但有助照顧學習多樣性,而且他們在討論過程中,需要學會及展現閱讀、聆聽、表達、歸納、分析等不同能力,彼此透過互相學習和補足,有助培養共通能力。

此外,由於議題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他們亦能分享已有知識或觀察所得的經歷,故在情感上更能夠投入學習過程,建構具深度的學習歷程,讓他們在知識和技能上均有所提升。

更重要的是,合作學習有助學生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讓學生更投入學習過程,老師亦能在他們討論的過程中觀察學生學習情況,有需要時給予合適的指導,提升老師與學生,以及學生彼此的互動,以便讓老師在往後的課堂選取及調節學習目標及要求。■魏文輝老師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