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百搭通識 > 正文

【流行歷史】美人楊貴妃 長期當主角

2019-10-21

楊玉環是「王者榮耀」中令人歡喜令人憂的英雄,一方面需要配備銘文裝備,另一方面又很考驗操作技巧,熟練的玩家會很中意,不熟練的玩家則會玩得惱火。這樣的英雄屬性設置與歷史上的楊玉環還頗有類似之處:她一方面是美艷動人冠絕盛唐的女子,另一方面被後人指摘其妖媚禍國而留有罵名。

楊玉環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曾任蜀州司馬。她先為唐玄宗之子李瑁之妃,受令出家為楊太真後,被唐玄宗冊立為貴妃。鼎盛之時,曾有李白奉上諭為其作《清平調詞三首》,極寫楊貴妃之美,其中第一首更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王者榮耀中的楊玉環以琵琶為武器,一技和二技名為「霓裳曲」和「胡旋舞」,場上移動時,身姿更顯旖旎窈窕。

歷史上,楊玉環的死因亦是撲朔迷離,流傳後世也有諸多杜撰,《資治通鑑.唐紀》中說,將軍陳玄禮在發動兵變殺死楊國忠父子之後,又請誅楊貴妃,無奈之下,唐玄宗便令高力士將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縊死後「與屍寘驛庭,召玄禮等入觀之」,確定楊貴妃已死後,陳玄禮遂免冑卸甲,頓首請罪,「上慰勞之,令曉諭軍士」。

也有說楊貴妃是死於亂軍之中,此說沒有正史記載,但杜甫《哀江頭》中寫道:「皓齒明眸今何在,血污幽魂歸不得」,盛唐晚期詩人李益也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之句,由此可見,在當時的民間確有楊貴妃死於亂軍之手的傳言。

《舊唐書.楊貴妃傳》中說,唐玄宗自蜀回京後,曾想下令祭奠楊貴妃並改葬,但因恐動搖將士軍心,故未成行。於是「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它所」,開棺一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於是內官將香囊獻給玄宗,玄宗感大悲愴。因此有傳說楊貴妃假借香囊,實則逃過一死遠渡東瀛,又有說其死後脫骨化為香囊,魂魄歸天為仙子。

正是有這撲朔迷離的歷史秘辛不為人詳知,後來的文人墨客才能在此基礎上創作流傳了千百年的故事。王者榮耀中的楊玉環,其終極技能名為「長恨歌」,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敘事詩。白居易生於安史之亂平定後的十年,三十五歲時和友人至仙遊寺遊玩,無意中談起了唐明皇與楊貴妃,遂創作《長恨歌》記述二人的愛情悲劇。

全詩纏綿悱惻、淒婉動人,雖然在詩中多加個人創造而與史實相違,但就其文學成就而言,已是敘事詩的一大高峰。詩中寫楊貴妃美貌有「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樣膾炙人口的句子,待到楊貴妃命喪馬嵬,唐明皇一人回到皇宮,筆鋒一轉又變成「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回宮後的唐明皇開始尋仙問鬼神,以期能與楊貴妃陰陽再見,終於尋得方士能召來楊貴妃的鬼魂得以相見,許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

《長恨歌》中描寫的愛情故事非常完整,詩一寫就風靡一時,詩中想像楊貴妃死後上至蓬萊為仙子的段落,後世諸多文學作品均以此為藍本,創造出了各種文體形式的作品。較為有名氣的如元代白樸的雜劇《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與《漢宮秋》、《竇娥冤》、《趙氏孤兒》並稱元雜劇四大悲劇。

劇中的唐明皇回宮之後,對着楊貴妃的畫像日日哭祭,一夕夢中與貴妃團聚,卻被夜雨驚醒,唐明皇便聽着夜雨打梧桐聲,一點一滴更寄哀思。

及至清朝,唐皇楊妃的故事經久不衰,劇作家洪昇創作了《長生殿》,其名便來自於白居易《長恨歌》中的那一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它也與《西廂記》、《桃花扇》、《牡丹亭》並稱中國古典四大名劇。全劇共50出,故事線基本和《長恨歌》吻合,但根據歷史、野史並發揮想像,補充了大量的故事細節,前半部側重諷喻,即側面批判唐明皇天寶年間的昏庸奢侈以及造成的政治腐敗,後半部則渲染二人愛情的忠貞和絕美。

其實唐皇楊妃的故事,或許沒有詩歌詞曲中寫得那樣忠貞純淨,但於一代代文學作品而言,這樣的素材卻是難能可貴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