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宋文治傳》紀念大師百年誕辰 展金陵畫派先賢人生圖景

2019-11-26
■宋文治在香港期間的創作之一《香港渡輪碼頭一角》■宋文治在香港期間的創作之一《香港渡輪碼頭一角》

今年是國畫大家宋文治百年誕辰,繼南京和深圳先後舉辦了紀念特展,日前,《文治風華──宋文治傳》一書正式出版發行。作為宋文治先生的首部個人傳記,本書全面展現了宋文治先生80年的人生足跡和藝術修為,折射出新中國成立前後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畫的曲折發展以及藝術家們的不懈奮鬥,兼具可讀性和史料價值。作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家,宋文治在香江藝壇亦久負盛譽,曾多次應邀赴港辦展、講課,為中華文化在港的傳承與發揚作出了傑出貢獻。■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帆

撰書回顧大師人生

祖籍江蘇太倉的宋文治的一生頗為傳奇。他生前從不諱言自己的棄嬰身份,年少時分全憑一腔熱情,幾乎靠自學積累了深厚的美術功底,並自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畢業,曾在太倉、安亭從事美術教育達16年。在這期間,他利用工作之餘,學習研究中國山水畫技法,又先後拜上海山水畫名家張石園、吳湖帆先生為師,並得到當代著名畫家陸儼少、朱屺瞻先生的指導,為傳統山水畫技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57年,經劉海粟先生力薦,宋文治調到籌備中的江蘇省國畫院,此後就長期在蘇工作、生活。他先後任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理事、江蘇省政協常委、江蘇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南京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壇,名家輩出,美術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得到了更加蓬勃發展。其中,海上畫派、京津畫派、嶺南畫派、金陵畫派、長安畫派影響最大,宋老就是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和同為金陵畫派代表的傅抱石一樣,他得「四王」的滋養,又擺脫古人筆墨,賦予作品強烈的民族特點和時代感。在參與了著名的「二萬三千里寫生」,並創作出新山水經典作品《山川巨變》系列之後,宋文治還較早把筆觸伸向了生養他的江南,他筆下的江南景象成為中國山水畫中的一個新的標杆,並為他贏得了「宋太湖」的美譽。

今次發行的《宋文治傳》作者、江蘇省委統戰部原副部長周和平告訴記者,他在寫作中非常強調學術性,力求把人物放到大的歷史背景下,寫出時代之變。同時,也注重刻畫一個完整的宋文治,即超然繪畫之外,去關注宋文治的文化基因底蘊、師承風格,直至他在收藏、戲曲、美食等領域的成就。此外,他也對藝術界的一些重要事件進行嚴謹考證,如新金陵畫派形成的過程,及《山川巨變》的創作經過等等。

這樣的寫作態度也得到了宋老家族的肯定。宋文治先生長子,江蘇省美協名譽主席、江蘇省國畫院原院長、著名畫家宋玉麟說,《宋文治傳》這本書的寫作和出版,在宋文治誕辰百年系列紀念活動中,是一件分量非常重的事情。作者花了大力氣,對父親的藝術生涯進行了梳理,將父親平凡的經歷寫活了。傳記中不僅寫出了父親的成長歷程,還仔細整理了整個宋家的家族關係,梳理了父親在收藏、戲曲、美食等方面的體系,寫出了父親的朋友圈,可謂用功至巨至細。

宋文治交友廣闊名滿香江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宋文治傳》中了解到,自1979年開始的先後數次香江之行,對於宋文治的藝術和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宋老與香江政商界、學術界、藝術界諸多大家的深入交往,也為我國的統戰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宋老的第一次出境辦展,就是1979年4月前往香港,和榮寶齋的侯凱、王大山一起,參加由榮寶齋和香港集古齋舉辦的「金陵八家」展覽。參展之餘,他也大膽挑戰自我,創作了一批香港題材的作品:《香港》採用傳統視角,從太平山俯瞰維多利亞港灣,以潑墨來寫近山,大塊面的碧海,錯落參差的樓宇交織出這座城市的別樣風情;《漁港暮泊》中漁船進港,飛鳥入林,水波不興,青山綠樹,是暮色四合中的一片安詳靜謐。宋老的第二次香江之行是在此6年後,受文化部派遣,與吳冠中一起赴港,參加「方召麟、王季遷、宋文治、吳冠中畫展」,香港無言x《香港早晨》節目還專門採訪四大名家,一時又被香江藝壇傳為佳話。1992年3月,宋文治又應中大新亞書院之邀赴港講學一月,其間與香港文化藝術界著名人士饒宗頤、劉國松、馬國權、蕭暉榮等都有親密交往。饒公的宏富學識、劉國松的創新藝術手法等都給予他豐富滋養。

值得一提的是,宋老在本港政商界亦有很大影響。原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著名實業家查濟民愛好藝術,與宋文治很是投緣,每次宋文治去香港,兩人都會吃飯聊天,每次都是盡歡而歸。在著名實業家曹其鏞的辦公室裡,也掛荍漱慦v的《太湖圖》。曹其鏞對藝術的雅好在香江頗有名,在醉心於漆器收藏之餘,他也與許多港人一樣喜歡宋文治的作品,並專門在蘇富比、榮寶齋的拍賣會上收藏宋老的作品。談到何以獨愛宋畫,曹其鏞的解釋也很動人:「作為蘇浙滬地區的人,我們對宋文治的畫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看了他的江南、太湖、黃山,就像回到了家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