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香港刻字藝術展刀工 體現傳承變化與融合

2019-11-26
■開幕式當日嘉賓合影。■開幕式當日嘉賓合影。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依江)近日,香港刻字藝術作品展於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展覽館舉行。開幕當天,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副處長郭宇聰,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會長陳達文博士與油尖區文化藝術協會會長黎時煖、主席梁啟明、香港刻字藝術學會會長酉星及全體委員主持開幕儀式。今次展覽舉辦的三天內,除了展出鄭文雅、中帑、葉愷、酉星、李國泉、何梓人等會員的作品外,還有香港大學、嘉諾撒聖心學校、啟基學校以及來自社會各界刻字愛好者的參與。

刻字藝術融合書法藝術、雕刻藝術、繪畫藝術等為一體,既講求書寫筆力遒勁,富於變化,氣勢雄渾,又要求作品蘊藉醇雅。因此既考驗創作能力,又對作者的工藝技巧和體力有一定要求。早在2005年,香港一眾醉情刻字的愛好者成立了自己的組織-香港刻字學會,推廣刻字文化,教育、培養、扶掖新人,並每年交付作品展出。

梁啟明主席說,這已是該展覽第四次舉辦,目的當然是希望更多人能關注刻字藝術,因為在香港,關注和從事刻字藝術的人不算多。談及此次展覽與往屆有何差別,他說:「儘管都還是刻字,但這次大家嘗試了許多新材料,比如鋁片,各種木材,葫蘆等等。」

以葫蘆作為作品載體的中帑先生告訴記者,近年來他以篆刻龜板為主,但這次他選用了葫蘆。他認為,刻字作品需要有變化。他的一組作品以八個顏色各異的小葫蘆為主體,置於木質底座上的不袗圈內,而圈頂又裝有八個更小的葫蘆。「有色彩變化會比較好看,但頂上的葫蘆不變。其實,不變也是一種變化。」

刻字愛好者朱石龍先生,他剛學習刻字兩個月,但此前從事了四十多年的設計行業。他的作品以磚刻為底座,上以不袗支架連接一個可旋轉的扇面木刻,一面寫有「福」字,一面是「祿」字。之所以選擇磚作為材料,是因為他喜歡質感柔和的灰白色磚石與深色的木刻形成的顏色對比。「我喜歡在刻字作品裡融入設計元素,或者說,將一些現代的設計元素與傳統刻字藝術結合。」

不難看到,香港極少數的刻字藝術家與一眾刻字愛好者,都在為這門藝術極盡自己的赤忱熱愛和綿薄之力。而在這過程中,傳承、變化與融合環環相扣,才使得這門藝術煥發生機。冀望在此次展覽支持下,木刻藝術的星星之火,終有一日可以燎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