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黃色經濟圈」下的「豬老闆」心態

2020-01-02

馬駿

首先,筆者藉本文祝願港人:新年快樂,社會和平!

以上兩句祝福說話,相信是每位香港市民夢寐以求的。過去半年,香港經歷了修例風波所帶來的衝擊,暴徒經常在「莫須有」情況下,向平民百姓進行「私了」,市民都在惶恐不安的狀態下生活,大部分市民憂心忡忡,「快樂」真是談何容易!與此同時,近半年的周末和假期,縱暴派經常找藉口生事,輕則堵路、打爛商店玻璃;重則扔汽油彈、向中資店舖縱火等,「和平」這兩個字,是全港市民急切渴求的。

近期「黃色經濟圈」成為關注議題,筆者不是經濟學家,亦不是商業奇才,因此只能以「平民」心態,來闡述「黃店」老闆的心態。

「黃店」佔全港店舖還不到一成

筆者認為這些「黃店」的老闆,和龍門冰室老闆張俊傑一樣,打着「公民抗命」旗幟,滿手鮮血拿着「人血饅頭」,但高談闊論如何實踐「良心生活」!荒謬的是,在他們高談宏大的理想時,他們有沒有想到,這個所謂的「黃圈」是建基於「黃色暴力圈」之上。如果沒有暴徒的大肆破壞,就不會嚇怕外國旅客;如果沒有日日夜夜暴徒搞事,就不會整垮香港旅遊業!然而,這班「黃店」老闆懷着極為矛盾的心態經營業務。一方面,他們貼上「黃圈」標籤,標示是「自己人」,要求暴徒保護他們,免被暴徒對他們的「黃店」進行「裝修」。另一方面,「黃店」老闆亦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義士」來幫襯他們,增加其營業額。

筆者認為,以上想法如果大家意志一致,真的可以發揮到最大「經濟效益」!但是,在這個資本主義的社會,利益先行之下,往往會事與願違。

近日「黃圈」新興一種「抗爭幣」,發起人期望縱暴派支持者捐款或到指定的「黃店」消費,可得到「抗爭幣」,而這個「抗爭幣」不能兌回市面認可的流通貨幣(如港幣、人民幣、美元等),只是「兌換」到對縱暴派的支持!荒謬的事往往是接踵而來的。發起人亦期望「黃店」老闆接受使用「抗爭幣」來作貨幣。換句話說,「黃絲」忠心支持者可以用「抗爭幣」到「黃店」作消費。但是,問題開始產生了。如果香港有過千間不同行業的「黃店」營運,「黃店」老闆各自使用「抗爭幣」來作貨物交收,大家返回「以物易物」時代,應該可以令到「抗爭幣」流通及發展。然而,筆者在縱暴派的網站發現,已加入「黃圈」的店舖,估計只佔全港店舖不到一成,不要提及帶動「黃圈」經濟發展,連自己店舖都未能收回成本經營下去。

「黃店」仍與內地進行經貿往來

老闆經營生意目的是賺錢,而不是為他人打工,事實往往是殘忍的,有「黃店」老闆發現自己店舖名字,刊登在網上可使用「抗爭幣」的店舖名單上,他即時「割席」,發文表示沒有贊成使用「抗爭幣」,要求將其店舖除名。以上可反映出,店舖老闆加入「黃圈」的動機是,希望為其經營不良的生意,殺出一條血路,開拓「黃絲」支持者的市場。奈何只是「襄王有心,神女無意」,「黃絲」支持者和「黃店」老闆都是以利益優先,所謂的政治理念可以放埋一邊!筆者建議龍門冰室張老闆可以帶頭使用「抗爭幣」,用「抗爭幣」來建立他所謂的「良心社會」,和繼續支持縱暴派。

矛盾的事不止以上所述。香港與內地的經貿關係是密不可分的,當「黃店」老闆強調與內地「割席」的同時,他們卻無法避免與內地進行直接經貿來往。筆者不只一次發現「黃店」使用大量內地製造的即棄食具,和由內地供應的食材。筆者沒有像福爾摩斯查案一樣,追查他們用了幾多內地食材和用具,但只是憑筆者觀察所知,店舖內大多儲存印有「中國製造」的紙箱,和淘寶獨有包裝貨物的麻包袋,敢問他們打着「與內地割席」的口號,為何仍與內地進行經貿來往?

最後,如果平安夜當晚,旺角小食舖「囍囍小食」老闆已經貼了「黃圈」標籤,或即時向暴徒表明自己是「黃店」,是不是可以在不交出閉路電視記錄的情況下,逃過暴徒「拆舖」的命運?答案由各位讀者思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