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港區委員建議整合雙創基地

2020-01-14
■ 在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港區委員小組討論,重點關注青年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在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港區委員小組討論,重點關注青年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粵政協會議關注多頭管理各自為政致資源錯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港澳青年就業創業政策不斷推出,雙創基地如雨後春筍。在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針對局地雙創資源雜亂甚至錯配情況,多名熟悉大灣區的廣東省政協港區委員建議,改革目前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雙創支持模式,由三地政府聯合推動設立大灣區港澳青年雙創協調機構,並建立政策信息獲取、諮詢以及創業支持平台,把項目引導到符合功能定位的基地,把人才精準引導到適合其發展的崗位。要重點做好香港「夾心階層」(非高端專才無住房資助)青年的雙創扶持工作,有針對性地提供專業技能學習,提升其雙創能力。

近兩年來,各地港澳青年雙創基地不斷湧現。特別是去年5月,廣東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的實施方案》出台後,各地基地建設加速,省級、市級、區級甚至街道一級,都紛紛建立雙創基地。

缺乏整體協調規劃

廣東省政協常委霍啟山引用相關調查指,新基地跟風不斷湧現,導致供過於求,甚至資源錯配或浪費。一些冒進的基地對扶持項目的市場需求和預期收益缺乏充分評估,出現成功孵化和轉化率低下的現象。一些過於僵化的人才標準,也會把一些潛力項目排拒在外。

港區委員蔡加頌則認為,雖然特區政府不斷鼓勵港人到大灣區就業創業,但沒有一個政府機構平台或諮詢中心可以提供綜合訊息。目前,包括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等對大灣區雙創信息宣傳較多,但對整個香港社會而言仍不夠,缺乏政府層面的渠道,這也可能導致雙創資源和人才、項目的不對稱或錯配。

目前,粵港之間還存在參與青創工作職能部門和團體眾多、各自為政的問題。霍啟山指,由於欠缺協調機制和整體規劃指導,導致一些基地忽略市場化和專業化操作。

設立雙創協調機構

為此,霍啟山建議,粵港澳三地政府應引導改革和創新現有的青創支持模式,改善資源碎片化問題,並設立大灣區港澳青年就業創業協調機構,重點加強財稅政策、平台服務、資源對接、公共服務、基礎社會等領域的政策供給,確保有關政策執行與落地制度化、系統化和常態化。

蔡加頌亦提議,由廣東省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溝通協調,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平台,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平台除了提供政策宣講、政務手續外,還可以聯通工商界,提供各行各業發展項目及資訊。這些服務由官方提供,可大大提高可信度和公信力。

港區委員吳學明有同樣建議,他指,大灣區11城市政策不斷推陳出新,只有借助統一的渠道,整合發放信息,提高政策透明度,才能消除青年群體的憂慮。

開設專業技能課程

吳學明還建議對香港青年進行分類施策,精準服務。他認為,香港青年可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從事專業服務的,他們當中很多人會主動爭取到大灣區工作,為他們提供政策和資訊即可。第二類是在內地就讀的港生,他們對內地熟悉,建立了人際網絡,灣區就業創業意願最高,有平台和政策就可發揮才能。第三類是在香港本土出生長大、既無高端專才優惠,又享受不到住房資助的「夾心階層」,這也是最大的一個群體。「我建議粵港產學研聯合開設銜接高效的品牌專業技能課程,並有統一資格認證,完成課程相當於初級或中級技能資格,亦可銜接香港、內地高校繼續升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